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苻健的邀请,张遇清楚,一旦拒绝,免不了杀身之祸。
自己死后,部众还是会被苻健兼并,而他在晋阳的家人也将被斩草除根,遭受灭顶之灾。
在仔细考虑后果,权衡利弊之后,张遇只得答应道:
“既已归顺天王,自当听从天王的调遣,张遇愿往晋阳,侍奉天王左右。”
苻健闻言大喜,也不再提起要收张遇为义子。
张遇如今算是充分感受到了人间险恶。
此前桓熙东出,抢了自己三万户百姓,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援兵,没有伤到桓熙一兵一卒且不说。
桓熙前脚刚走,援兵后脚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要将他的家底搜刮干净。
罢了,洛阳西有桓熙,北有苻健,遇上他们两个好邻居,这许洛之主,谁爱当谁当,自己是没有这个福气。
当然,张遇暂时还是要被迫栖身于苻健的军营。
在控制住张遇以后,苻健立即派遣亲信带着张遇的令牌、书信,前往接收洛阳、许昌,兼并其部众。
张遇营中一万步骑已经被苻健控制,留守洛阳的近万守军也不曾抵抗,而守卫许昌的张遇心腹,在查验过令牌与书信之后,同样交出了许昌城与一万守军的控制权。
自此,张遇三万部众被苻健兼并。
河南郡剩余的两万户百姓躲在洛阳城中,好不容易避开了桓熙的强迁,却没有逃过苻健的魔爪。
一同狼狈踏上迁徙之路的,还有颍川郡的两万户,总计四万户百姓,都被苻健迁走。
河南、颍川二郡,在经过桓熙与苻健的精耕细作之后,落得渺无人烟,千里不闻鸡鸣的状况。
当桓熙听说苻健擒下张遇,正在迁徙许洛人口时,大军已经走到了潼关附近。
桓熙闻知此事,愤慨不已,他对权翼道:
“人念其家,苻健怎可置百姓意愿于不顾,强迫他们离开故土!”
这番话说得理直气壮,好像忘了苻健也不过是在效仿他的行为。
但桓熙心里委屈呀。
自己忙前忙后,处心积虑的前往洛阳掠夺人口,辛辛苦苦才得了三万余户,如今苻健却轻而易举把剩余的四万户打包带走,连口残渣剩饭都没给自己留下。
如今再看自己东出的成果,桓熙已经不能满足。
但苻健在洛阳兵强马壮,自己又不好回身再战,与他争夺,只得作罢。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