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州,凉州不在桓熙的封土之内,因此,在凉州任职的官员,哪怕如牛夷一般,本是秦州陇西郡人,也不能自称为臣。
桓熙右手虚抬:
“诸位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待众人起身,乞伏司繁也在众目睽睽之下牵羊而来。
“罪人不识天命,妄动干戈,以致生灵涂炭,自觉有罪于天下,有愧于大单于,虽死不敢心生怨恨,还请大单于责罚。”
乞伏司繁伏地痛哭道。
当然,桓熙不可能真的杀死乞伏司繁。
对方能够将功赎罪,为自己搜捕叛党,如今又率众来降,桓熙如果还不能宽赦他,以后谁又敢再向桓熙投降。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桓熙说着,将乞伏司繁扶起,继续道:
“桓某以为,之所以有这场祸事,终究是乞伏氏不曾沐浴王化,你的家人将在长安定居,你不妨同去,与他们团聚,也能在关中切身体会的感受到大晋的兴盛。”
乞伏司繁对此早有预料,他叩首谢恩道:
“大单于宽宏大量,罪人感激不尽!”
桓熙点点头,连同乞伏吐雷在内,派人将他们叔侄送往长安,为乞伏傉大寒奔丧。
乞伏傉大寒已经死了,哪怕乞伏氏复归正道,为桓熙平息了武威郡的叛乱,但这场叛乱终究是他们引起的。
桓熙可以宽赦乞伏司繁、乞伏吐雷,他们都是听命于乞伏傉大寒罢了。
但乞伏傉大寒这个祸首必须死。
在得知乞伏部三万骑卒已经被解除武装之后,桓熙就已经示意乞伏傉大寒自尽。
乞伏傉大寒在与家人告别后,走得倒也安详,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
相较于对待乞伏氏只诛祸首的待遇,凉州参与叛乱的豪族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桓熙因为乞伏氏将功赎罪,主动投降,因此不能赶尽杀绝。
屠刀既然没有落在乞伏氏的头上,自然得由那些响应叛乱的人来承受,否则如何能够警示世人。
桓熙冷冷地注视着跪伏在他面前,苦苦求饶的叛党与其家眷,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桓熙只是看向了宋混,说道:
“宋混,带上伱的妻妾儿女,你们可以离开了,往后搬去关中,不要再回凉州了。”
众人闻言,以为是看到了生的希望。
宋混还没来得及谢恩,众人就争相恐后的喊冤:
“梁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