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要强装镇定。
他毕竟是楚国的将领,而不是梁国的将领,如果一听说要前往桓熙麾下听用,便高兴得难以自持,桓温又该如何作想。
至于毛穆之的欣喜,倒也可以理解,不是所有人都像桓豁一样,有着叔父的这一层身份,无论是桓温当家,还是桓熙主政,未来的桓家,桓豁都能占据重要地位。
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郗超一样,既是桓熙的第一位幕僚,又是桓温的谋主。
毫无疑问,在桓氏建国以后,朝堂上会出现三股重要力量。
其一,便是宗室,其二,便是以王猛为首的原梁国将佐,其三,则是以郗超为首的原楚国将佐。
对于毛穆之等人来说,如果不出意外,他们都必须通过郗超来与桓熙搭上线,因为桓熙常年在北方,无法亲自维系其在南方的人脉。
而桓熙实际上,也正是假手于郗超,由他代替自己结交楚国文武大臣,维系彼此的关系。
如今桓温要让毛穆之北上,在桓熙帐下听用,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是给到了毛穆之直接与桓熙加深感情的机会。
作为楚国的将军,又怎会拒绝这个能与楚国世子增进情谊的机会。
“末将听凭楚公差遣。”
毛穆之正色道,在他脸上,看不出半点喜悦之情。
如果是别的时候,桓温或许会觉得毛穆之心思太深,但现在既然是要毛穆之独自领军,桓温见状,反倒是觉得毛穆之宠辱不惊,果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毕竟领军之人,不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至少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就失去了表情管理。
桓温点点头,缓缓说道:
“熙儿的麾下并不缺少骑军,穆之,我分你一万精锐步卒,切记,熙儿虽为梁国之主,亦是我楚国的世子,你在抵达河东以后,应当遵从军令,不可擅自行事。”
毛穆之哪敢在桓熙面前自作主张,他一直是一个有分寸的人,毛穆之原本以字行于世,被人唤作毛宪祖,但与桓温的母亲孔宪名字中的宪字撞上了,因而不再让人称呼表字。
桓温也正是知道毛穆之懂分寸,才让他去的河东。
至于只带步兵,桓熙麾下不缺骑兵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桓温可舍不得他的那些宝贝骑兵,哪怕是亲儿子都不行。
南方不是没有产马的地方,滇马也是马,但是气候、环境,确实不适合战马的生长,滇马就属于是矮脚马。
一群骑兵骑着矮脚马冲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