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桓熙之于近卫义从。
当桓熙来到大荔县的时候,苻坚也带兵抵达了高壁岭。
高壁岭位于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为南北交通要冲,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因刘邦在回师长安的途中,收到吕后寄来的韩信首级,并将其安葬于此,故而又被称为韩信领。
虞军十万步骑正在有序通过,而苻坚则来到了韩信墓前凭吊。
墓前立有一块青石所刻的石碑,上书‘汉淮阴侯墓。’
当然,这不是韩信唯一的墓穴,因其身首分离,故而在长安以东三十里,另有一处坟墓。
五百多年风吹雨打,高壁岭上的这座韩信墓早已残破不堪。
苻坚触景生情,遥想当年,刘邦被分封在巴蜀与汉中,满是不甘,而项羽衣锦还乡,风光无限,但正是刘邦任用韩信为将,最终突破了三秦的封锁,一步步打到了乌江北岸,逼得项羽自刎,据有天下。
如今苻坚的处境,甚至不如被迫寄居在巴蜀的刘邦,他也希望有一个韩信能在此时出山,助他扭转乾坤。
苻坚所不知道的是,原本在他的命中,应该有一位大贤辅佐,此人单凭一己之力,就能充当汉初三杰的作用,辅佐他基本统一北方。
那人便是王猛,只可惜却被桓熙捷足先登。
此时,苻坚凭吊韩信墓,心里想的却不是王猛,而是谢艾。
因为桓熙与王猛分工明确,十年间,王猛真正独自领兵的机会有且只有三次。
第一次是桓熙在夺取长安以后,率军进攻安定郡,而以王猛领偏师收取北地郡。
第二次则是桓熙在河西与张重华作战期间,姚襄进攻潼关,王猛率州郡兵前往支援,姚襄见梁军增援已至,只得无奈退兵,不曾射出一箭。
第三次则是统御三万步卒驰援桓温。
这三次单独领兵,都没有机会让王猛向世人展示他的军事才能。
苻坚此时最需要的不是内政方面的人才,而是在军事上能够倚重的大将。
“只恨谢艾不能为朕所用!甘为桓熙鹰犬!”
苻坚不无遗憾地说道。
他在关西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桓熙一早就确定了谢艾将会随军出征,这一消息也被苻坚所知晓。
去年在河套,苻坚就曾与谢艾有过交手,很清楚对方的能力。
虽然虞国的官方说法不承认失败,认为苻坚是因为桓熙进攻河东郡,只得从河套班师,回援河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