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剩余七郡的账薄、户籍。
虞国共计有人口将近二十万户,相较于后赵时的不足七万户,翻了将近两倍。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井喷,当然不可能是自然增长。
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后赵末年,北方大乱的时候,冉魏与石赵主要在河北交战,河东并未遭受波及,有大量的人口逃往此处,躲避兵祸。
其二是苻氏短时间内便驱逐了张平,入主并州,并没有让战争打得旷日持久,不仅带来了氐人,也有当年投靠在苻洪麾下的十余万关西流民。
其三,则是苻健发兵洛阳,而后裹挟着张遇北归,将洛阳人口尽数带来了河东,仅是这一条,就为并州新增了将近四万户。
虞国只占据了一州之地,但在连吃败仗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到今日,就是凭着坐拥近二十万户的人口。
道理很简单,有了人口,才有兵源,才有赋税,一时的失败也能够承受。
只不过自苻健以来,虞国与梁国作战,失败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将士们打得都没有了信心,而且让桓熙夺占河东郡,失去了盐利这项重要的财税来源,最终使得虞国走向崩溃。
桓熙将这些账薄、户籍交给权翼保管,由他组织军中文吏誊抄两份,一份送长安,一份送建康。
至于襄阳,就不必送了,毕竟这又不是降表。
将来他们桓家父子真的整合了势力,再把长安那份送往洛阳即可。
翌日,桓熙由闻喜县挥师北上,沿途虞国的地方官员,无不扫榻相迎。
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七月二十三。
晋阳百官皆候于城外,当先一名妇人,怀抱幼儿,正是虞国太皇太后苟氏,以及大虞天王苻宏。
秋天的太阳并不毒,但在城外站得久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官员也不由两腿微颤。
直至黄昏时,议论声在人群中嗡嗡作响,不知道今天桓熙究竟会不会到。
匈奴、鲜卑骑兵已经在王渊的配合之下,控制了晋阳内外,就等着桓熙到场,当众受了降表即可。
只是桓熙久久不至,终是让人群中有了骚动。
忽的,一只雄鹰划过长空,盘旋在众人的头顶,鹰叫声尖锐刺耳。
片刻后,马蹄声轰鸣,几有地动山摇之势。
众人非但不惊惧,反而个个喜上眉梢:
梁公终于来了。
桓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