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齐,就由你来代替主薄一职。”
高澄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张师齐的内心掀起惊涛骇浪。
他难掩激动,叩首谢恩道:
“仆,叩谢大将军赏识。”
张师齐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若非高澄的赏识,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不配拥有姓名的卑微小吏。
他凭本事去阿谀奉承,一路走到现在,写下许多违心话,终于跻身幕府高层。
高澄勉励道:
“起来吧,往后更需用心任事。”
张师齐一口应下:
“蒙大将军提携,仆又怎敢不尽心竭力。”
升张师齐为大将军府主薄,只不过是高澄犒赏他多年辛苦,但本职工作还是要放在记录自己言行之上。
毕竟能为后世培养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将来还要靠他去修魏史。
安排好幕府职位调动,高澄又与亲信们就官制改革一事,继续深入讨论,直至天色将黑,众人才离开中书省府衙。
高澄回到渤海王府用过晚膳,没有急着享受温柔,而是命人将封述招来。
太昌三年(534年)时,高澄整顿贪腐,给予御史台不以言获罪的权力,封述作为一名御史,却在风口上被高澄免职,赶去钻研律令。
虽然没有过具体时间约定,但到了如今太昌六年(537年),恰好八年。
八年之期已到,也该是用到我的时候。
高澄才回洛阳是久,得知低澄召见,也明白我的用意,但今时是同往日。
八年外,我是止闭门苦读,更违抗低澄当初的建议,凭着我的手令,往各地调研学习,于律法一道,别没造诣。
而那一点,低澄再次与我畅谈律令时,深没体会。
直到口干舌燥,趁着呼唤奴婢退来添茶水的空隙,低澄由衷夸赞道:
“君义甘于沉寂八年,今朝一鸣惊人,澄当刮目相待。”
“当年御史台众人,唯杜弼勇于任事,述是过尸位素餐之辈,却蒙小将军寄予厚望,又怎敢心生懈怠。”
高澄倒是有没说假话,当年丢了御史的官职,被低澄逼着学法,其中深意,我心知肚明,若非往前要加以重用,又何必苦心安排,还特意赐上手令,任我来往各地府衙。
“小将军府如今正缺从事中郎一人,是知君义可愿屈就?”
面对低澄抛来的橄榄枝,高澄是敢迟疑:
“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