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的山路,笔直的公路都是近路,也很好走,但是会招来更多的炮弹。
到了晚上,相对安全一点,他们就会加快速度,谁都没睡觉,连续跑跑停停,一刻都不敢耽搁。
他们心里都清楚,早一分钟搞到粮食,同志们就少一分钟挨饿的时间。
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梁玉林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前线战士因体力不支而牺牲的情形。
就这样,到了二十五日的黄昏,他们才到达马坪里附近的一处村庄,大家在一条快要干枯的小河沟里喝了点水,解解渴,这一路上,滴水未进,嗓子扫就冒烟了,也因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许多人患上了夜盲症,就是在白天,有时候也看不清东西。
刚刚靠近村庄,一个川四籍的小战士对大家说:“有人,会不会是敌人!?”
远处的确有一列人走过来,大家一时间也没看清楚,军需科王绍武拔出手枪,低声喊道:“准备战斗,和他们拼了!”
瞬间,大家就在小水沟旁呈一字排开,各自找隐蔽的位置。
远处走过来的那些人看清了梁玉林他们的军服,对他们喊:“同志,哪部分的?”
一听声音,大家长舒了一口气,这是自己人,差一点就发生了误会。
梁玉林赶紧回应:“我们是一八零师军需科的,郑师长让我们来兵站拿粮。”
对面的人回应:“同志,兵站就在前面,我们是军需部兵站警卫排的,正好跟我们走吧。”
就这样,梁玉林他们跟着警卫排来到了兵站,兵站里走出来一名同志,看样子是这里的负责人,他先开口对梁玉林等人介绍:“到马坪里去这一路,你们是怎么突破敌人封锁线的?真不容易啊,现在前线紧张吗?军后勤大部分人都已经后撤了,现在临时让我们留守,暂时我算是这里的负责人,我叫赵明明。欢迎一八零师的同志们。”
梁玉林顾不得跟赵明明说这一路上的事情,马上步入正题,说:“我们师已经断粮好几天了,现在打的艰苦,请火速派车送粮食啊。”
赵明明一听,立即道:“可以,兵站里有粮食,可以给你们十车,汽车是苏联的嘎斯,粮食是高粱米、炒面,还有压缩饼干。”
苏联嘎斯汽车,与当时美国援助苏联的威利斯吉普一同在卫国战争期间做出过贡献,被誉为‘伊万-威利斯’,二战结束后,苏联把许多嘎斯汽车援助给了志愿军,一辆汽车也就能载重两吨多一点。
梁玉林立即让小分队成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