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进,淞沪前线战事已经扩大,兵源枯竭,中国军队日益维艰。
大场失守后,苏州河南岸也危急,浦东同时骤然吃紧,张发奎于11月3日抽调防守杭州湾的第62师主力进驻浦东,而就在第62师主力到达浦东第二天晚上,日军就在金山卫登陆了。
在杭州湾北岸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只剩下第62师两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第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没有重炮,有没有像样的工事,面对日军舰炮、飞机连续轰炸4个多小时,防守的中国军队被彻底击溃。
杭州湾防务的失误,彻底改变了整个淞沪战场的战场走向。
光头更是在日记中记载:“使金山卫、乍浦一带,负责无人,不注重侧背之重要,只主意浦东之兵力不足,调金山、乍浦,大部移防浦东,乃使敌军得乘虚而入,此余战略最大之失败也。”
记载日记,组织不了灾难的降临,一旦日军从沪上南北形成合围,不仅严重威胁60多个师,几十万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还将危及嘉兴、杭州、苏州、无锡和金陵的安全。
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的獠牙,也显露出来。
他们残忍的杀害了1015名无辜百姓,砍断了1600名老百姓的手臂,让他们站在河边,等着陈将军去看。既要给中国守军制造军事困难,同样还在制造杀戮的困难。
日军登陆后,迅速向嘉定、吴江、昆山、太仓一线推进,他们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与北部越过苏州河的日军部队会和,形成南北夹击,对守卫沪上的中国守军形成包围。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是所有中国将领都始料未及,几十万将士的性命危在旦夕。
是退,是守?
张发奎、陈诚等人再次提出,应该立即实施战略撤退,沿途布防,层层阻击。
陈诚的想法是,中国地广,完全可以把放日军进来,而后从各个方向进行牵制,分化日军兵力,不让日军兵力集中。
但光头迟迟未能够下达决定,他想的是,希望能够回调部队,稳住阵地。
并在日记中记载,‘如我军能站稳现有阵地,三日以后当无危险矣。’
光头还算是个人才,他所考虑的方方面面都相当足,深知中国军队的不足,想要以中国军队去完成独立抗日战争,以当时的国力和国情来看,是无比困难的。
所以,从淞沪会战开始,光头想要利用国际干扰,来从中进行调停,来让中国渡过这样的困境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