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立刻!”瓦季姆指着一公里外的一处丘陵大声命令道。
显而易见的是,明军不想让他们活过今晚。
从古至今,发动夜袭都是极具风险的,古时候只有少量精兵才能执行夜战行动。除了经验丰富、便于组织之外,也只有营养充足的精兵才不会受夜盲症的困扰。
事实上,明军现在也不把夜战放在战术首选,夜战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为风险是相互的,敌军的确容易崩溃,但己方的指挥与组织难度也会直线上升。
如果在白昼行动时就有把握击败对手,那么就不宜选择夜晚行动。
不过,相比起承平多年的禁军,常年久驻北疆的陆军单位对于夜战要熟练不少——训练与演习更多,官兵们在心理上也更为适应。
与德马吉之战时禁卫混三旅充满疏漏的莽撞夜战表现不同,陆军第四十七师以别具特色的战术展开了行动。
炮火支援十分短促,不使用持续炮击,基本都是迅猛的急速射。
各营临时组建三到四支“尖儿队”,所谓的尖儿队顾名思义就是尖刀似的突击分队,规模相对较大,但编制灵活,通常以一个步兵排为基础,加强一些冲锋枪或自动枪,以及迫击炮和重机枪。
这些尖儿队在夜色下悄然接近敌军阵地,当短促的炮火急袭过后就立刻向当面之敌发起突击,亦或是继续保持静默,悄然穿越战线向纵深渗透。
与此同时,各团各营也会准备好主攻队伍,一般是二到三个队,伺机而动。
多点渗透、集中突破,这是北方陆军惯用的夜战原则,屡试不爽。
晚上22:46,大约7℃的气温已经较为寒凉了,风一吹,无孔不入的冷风就钻进了衣服里边。
“轰轰轰—轰轰——”
防御零七一高地的是66旅131团的两个步兵连,在短短四分钟里,六百多发口径不一的炮弹一股脑儿的落在了他们这儿。
如此密集的炮火把大部分沙俄士兵都给炸懵了,许多人双目茫然、耳朵只能听到连绵不断的嗡嗡声,咳嗽时又牵动了内伤,痛得浑身发抖。
“保持戒备!快点!”
“你们在干什么?!把枪捡起来!”
军官们在厉声呼喊着,然而就在此刻,一阵凄厉且尖锐的“乐声”猝然从前方不远处传来。
所谓人狠话不多,尖儿队基本不会在发起突击前大呼小叫、虚张声势,一切以隐蔽为先。
但当突击开始后,在声势上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