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还没办法和三圆桥相提并论。
涉外方面:三圆桥周围大使馆非常多,从三圆桥开始,一直到三里屯,密密麻麻的全是世界各地驻华夏大使馆,是高端涉外人员聚集地。
未来的三圆桥在李牧看来有些可惜,虽然是商务中心,但因为定位和整体规划的不足,逐渐被其他商务中心所取代,至于商业那更可以说是毫无发展,自己把自己搞成了一个“交通枢纽”的形象,白瞎了它这么多的优势。
如果还是按照上辈子的思想,在三圆桥搞高端住宅基本上是没什么大发展的,但是,李牧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深有感触,那便是: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最不能小看的就是有特殊潜力的星星之火,一旦时机恰当,一点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比如三里屯,三里屯以前是一个工艺品批发市场,但正是周围有很多大使馆以及外事人员,三里屯才有了第一家酒吧、成了外国人工作之余的休闲场所,从而逐渐成了酒吧一条街,最后成了整个燕京最时尚的商圈。
再比如中关村,中关村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互联网行业的核心,就是因为80年代一批科技人员在这里下海经商,开设了一些民营科技公司,从而引来了政府的政策,把这里规划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区域,说白了最早这里就是电子配件一条街,慢慢发展成了电子城,最后发展成了华夏硅谷。
三圆桥的地理位置比三里屯和中关村都要好,有地铁、轻轨、三环路和机场高速,有大使馆、有世界五百强企业、不远处还有燕京四环内最大的公园,具备了大火的潜质,缺少的,可能就是一点点星星之火。
随即,李牧开口道:“蔚澜的提议很有意思,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一起聊一聊。”
陈泽咂咂嘴,说:“你之前不是说,燕京的高端住宅会往北发展吗?在三圆桥发展高端住宅,有没有足够的前景?”
李牧说:“高端住宅往北发展是趋势,但趋势是可以干预的,如果有人十年前告诉你三里屯会成为文化娱乐中心,你信吗?”
杜菲笑着说:“十年前三里屯就是个市场,跟潘家园一样不入流,当时燕京最牛的地方是亚运村。”
陈泽也点点头:“确实,十年前谁也想不到三里屯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要不是使馆区规划在这里,三里屯不可能成为酒吧一条街,还催生出这么多新开的夜店。”
李牧说:“其实这个道理一样适用于三圆桥,如果我们想把三圆桥变成燕京的曼哈顿,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三圆桥商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