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也是无利不起早的,外卖平台发展潜力巨大,一旦培养出足够的偶的用户群体,绝对能躺着赚钱,搞不好又是一个几百上千亿美元的大市场,先投几千万占一个坑,随便做做将来怕是也能翻个几十上百倍,这是个未来的风口,华尔街自然不愿意错过。
本着这两个念头,华尔街其实早已经决定投钱给卢允浩,让他代表自己,冲到台面上去跟李牧正面竞争。
不过,投资前唯一的问题,就是要与卢允浩谈妥投资条件。
所以,方平问卢允浩:“卢老师,如果是你来做这件事情,你觉得你需要多少钱?”
卢允浩微微一笑,说:“我觉得做这件事,跟李牧正面竞争,起步资金的要求会很高。”
卢允浩心里也很清楚,让一个投资机构给一个没有创业经验的门外汉投资小两亿人民币,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一般来说,投资机构会把投资金额拆分成多次,不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风险,还能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比如,卢允浩如果要搞一个外卖平台,基于他没经验、没团队,先给他一个五百万美元的天使轮估值就已经顶天了,然后投他一百万美元天使投资,占他20%的股份。
这一百万美元,先让卢允浩拿去花,如果看着趋势还不错,即便这一百万没能赚钱回来,资本也会乐于再进行追加。
这样,卢允浩再融A轮的时候,估值或许会提升到两千万美元左右,资本可以再投给他四百万美元,再稀释他20%的股份出来。
等A轮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卢允浩的项目运转还不错的话,那就要启动B轮融资,或者叫A+轮融资,这一轮估值或许会提高到五千万美元甚至更高,这时候,资本再投个千八百万美元,基本上就做到绝对控股了。
大部分的企业创始人,越往后做自己手里的股份越少,就是不断融资、不断稀释的结果。
比如上辈子两位马老板,在自己的公司里持股都不超过10%,这就是被资本不断稀释后导致的。
卢允浩聪明就聪明在,他比绝大多数的人都更鸡贼。
鸡贼就是他能准确看到别人的痛点在哪,然后用自己肥胖而有力的手指头拼命去戳对方的痛点。
比如现在,他知道,如果自己直接开口要两千万美元,方平很有可能会请自己出去,于是他便含含糊糊的说了一个需要的资金会很高。
如果正常融资,天使轮靠项目创意,拿五百万美元估值、一百万美元投资就已经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