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隔河对峙。双方严阵以待。谁都没有动手的想法。
阿术不想动手原因很简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敌人要一个个的打,想将安南陈氏搞定,再打不迟。
虞醒不想打的原因很简单,等造船,等武器。
双方就一直对峙到现在。
当然了,对峙是真的。并不代表小规模战斗没有了。
杨承泽部这样的战斗任务,相当不少。
虞醒想要搞清楚鞑子的实力。
毕竟对面是阿术,在情报上如何准备都不为过。
这样的战备,云南消耗很大。幸好虞醒到了此地第一件事情,就是主持春耕,以至于这一带地区,粮食生产并没有遭到破坏,大抵能提供相当一部分的军粮。
虞醒正高兴的时候,却不想来的难民潮。
从经济上算账,虞醒亏大了。
养这么多难民,给云南极大的负担。
但是见死不救,虞醒做不到。
从来以中国人凝聚人心。
什么是中国人。仁义礼智信。见死不救的事情,鞑子可以做。但是汉军是决计不能做的。
于是,即便再困难。
虞醒也只能咬牙派杨承泽去接应难民。
陈国峻听了之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我的错。”
如果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如果他能在白鹤江之战中打败鞑子?
如果他能------?
太多的如果了。压得陈国峻内心中沉甸甸的。
不一会儿,他们跟着杨承泽到泸江边。
这里有了临时的码头。
聚集这数千百姓。
陈国峻过来的时候,汉军将士正在放粥,让他们吃一顿饱的,等船只过江。
“多谢汉王殿下。”
“汉王殿下万岁。”
听着这些人一边吃粥,一边说得话。
陈国峻内心之中,百味杂陈。
“虞醒在安南的民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即便打败了鞑子,又该如何打败虞醒啊?”
陈国峻等人有优先权,等船来之后,立即登船上渡过了泸江。
一过泸江情况立即变得不一样。
仿佛换了一间。
除却江边的烽火台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战争气氛。连稻田里的稻谷似乎都整整齐齐的,洋溢着即将丰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