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赵忠之行
佛门需要一位阿育王。
两国高僧对汉王期望很大。
如果汉王能力大一些,他们甚至想引汉王到两国,维系佛法传承。
如果不成,也希望将来两国有变。佛门能传承不变。
所以赵忠在两国的活动一路开绿灯。
云南与两国的商贸迅速达成协议。
毕竟,回回之所以能迅速在两国站稳脚跟,本质上就是在于回回人在海上的优势越来越强大。从大都到印度,到埃及。都是回回人的天下。
汉人商人,印度人等各方面参与者,都在出局。
只是,赵忠看过两国需求之后,有些挠头。
两国第一需求是丝绸。
云南并非不产丝绸。
但是云南丝绸产量比之江南,差太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赵忠之行,为云南商品打出了效果。更是用铜钱在印度大采购,购入了很多印度的棉花,糖。等等物资。
如果没有战争,这一条商路的打通,是很有效的缓解,云南内部的通货膨胀的。奈何大战一起,滇西一条路都满负荷转运军需物资了。很多商品都堵在路上了。
赵忠第二次出行,就是沿着中南半岛南下,先到了三佛齐,也就是旧港。
此刻的三佛齐已经到王朝末期。三佛齐面对爪哇的崛起苦苦支撑。
不过,大宋这面旗帜在南洋是非常好用的。
因为南宋末年,财政大部分靠海上贸易,所以南宋与南洋各国的关系十分非常紧密的。
再加上南宋对外平等外交。很多国家对南宋灭亡是很惋惜的。
毕竟南宋官僚大抵是窝里横,他们更多是收税。没有主动参与海外贸易的动力。至于参与海外贸易的商人,他们其实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在外面也硬气不起来。
整体上表现出,比较公平。
但是南宋灭亡之后,蒲家垄断了整个南海贸易。蒲家的作风与南宋朝廷截然同。
蒲家与蒙古朝中的回回集团联合起来,说是蒲家垄断了海上贸易,其实不是,是蒙古很多权贵在里面都是有份子的。每一个蒙古权贵身边都有一个色目人理财。
这个色目人对外投资,做生意。回报主人。
阿合马忽必烈没有登基之前,就承担这个职责。
如此一来,元朝对外贸易的作风,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是为什么忽必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