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海量的钱。
阿术对此无论如何想不明白,云南弹丸之地,虞醒从什么地方搞这么多钱?
第三个问题,就是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单纯的出钱,元朝下定决心,未必拿不出来。
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元朝的上层建筑是什么?
谁兵多谁是老大。
从战斗力来说,该挑选那一支军队来编练新军?无论挑选谁,都不应该是蒙古人。
原因很简单,蒙古人常年在马上,训练成为骑兵,简直是事半功倍。但如果让蒙古人学习队列阵法。这问题就大了。而汉人在这方面是最适应的。
毕竟从春秋战国开始,这么多年,汉人都是这样打仗的。
无法是火铳代替的长枪而已。
问题来了,一旦元朝的最高武力成为了汉族的火枪兵,那么凭什么让蒙古人称为统治阶级。
一想到这里,阿术就头疼。
他看到了元朝的亡国危机。
不仅仅是汉军北伐的问题,还有内部颠覆的可能。
所以,他才要将李恒送回去,将他想的这一切告诉忽必烈。让忽必烈务必重视这个问题。
他其实对李恒并不是太满意的。
但问题是,现成除却李恒其他人并没有与火铳对阵的经验。
有时候失败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问题,是远虑的话。
如果打好这一场必败的大战,就是近忧了。
很多人觉得,胜仗不好打,败仗很好打。但其实,在阿术看来,败仗才是最难打的。
能打赢的仗,他都能打赢。而阿术觉得打不赢的战事。绝对是因为各种方面因素,导致这一战,没有开战,就已经决定胜负了。
只能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阿术现在只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将大军尽可能完全撤出去。
第二个目标,哪怕拼一些损失,也要将虞醒的战术底细搞清楚。
阿术预感,虞醒的战术,将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了。
因为成本太高了。
只要搞明白虞醒的战术,将来才有机会制定战法。为大元朝廷未来战胜虞醒寻找机会。
阿术这边刚刚送李恒走,就立即传来战报:“太原城敌军,已经东进。”
阿术沉思片刻,说道:“将刘二拔都叫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