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导弹才是实实在在的打击武器。当然,战斗机每次最多能挂载多少枚导弹,也不是无止境的携带导弹就是好的。
按着目前的空空导弹规格,一般来说,中型或重型战机能挂载8枚导弹,而轻型战机挂载导弹一般是2-4枚。
然而,战机实际作战时,并不会这么满载,因为挂载导弹多,不仅破坏气动外形,而且还会增加战机重量,这些都会降低战机的性能,从而导致作战失败。
因此,很多情况下,战机并不是全负荷满载导弹的。
因此,小型、轻型,更具敏捷性,射程增大且可实现高密度挂载空空导弹,成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对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来只能携带6枚常规导弹的战斗机,如果在同等威力下,导弹弹体缩小一半体积,重量减轻一半,在战斗机弹仓容量不变的基础上,弹药携带量直接可以乘以二,变成12枚,作战自然也会是翻倍,甚至翻数倍的增长。
威龙J20拥有强劲心脏,超轻机身,它的弹载量相应增加不少,从最初版的6-8枚,升级到了如今的10-12枚,依然有限。
但是在有限的基础上,吴桐想要的给威龙配备更大的发挥空间。用来应对,随着空中目标种类的不断增多和性能的不断提高,日益复杂险恶的未来空中战场环境。
吴桐基于载机平台对挂装武器数量和打击模式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尝试对空空导弹的性能进行她能力范围之内的,一系列全新的技术革新。
尽量在,有限的基础上,对PL-15实现定向小型化设计。
当然,空空导弹也不是随意就能缩小的,要保证在更大作战能力,更快速度,更大射程的基础上去缩小,其中要做到的技术含量,海里去了。
不过,这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最顺利的就是,一时共鸣,他们有了更高能量的超级炸药,二十倍TNT能量的超级炸药用来制备导弹弹药,达到之前普遍导弹威力的基础上,用量无疑就要减少不少,弹药舱相应减小的基础有了。
第二,导弹的燃料,在固态燃料里,燃料N24的能力无出其左右。比冲是之前普通染料三倍多的燃料N24,也就意味着,做到之前同等燃烧时间的燃料份量,只相当于之前的三分之一状态。燃料舱在确保更大推力、更大射程,有了相应减小基础。
第三,目前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制导装置也有进一步缩小空间,这一点儿,吴桐已经和陆骁做过深切沟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