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怎么可能又让他们回来?宁肯让他们在外边儿坐大,也不愿意让他们回来作乱,朝廷就是存着这个心思,嗯,起码皇上应该是这么想的吧。”
王应熊倒是对永隆帝的心思揣摩很准确,这小子有前途,冯紫英微微颌首。
外边儿哪怕叛乱,那也可以有应对之略,无外乎就是地方遭殃,可若是在京师城里出了乱子,那就是皇位不保,甚至祸及子孙的大事了,这大概就是永隆帝的想法。
“其实如果把陈继先安排出镇淮扬,然后安排稳妥之人担任五军营大将,再让王子腾回任京营节度使也未尝不可。”郑崇俭又出一招。
这种大范围易人的确可以打破固有附庸关系,但这需要一段缓冲期来稳定局面,可现在朝廷有这个时间了么?冯紫英持怀疑态度。
更重要的是冯紫英确信永隆帝没有这个魄力,手里也没有那么多牌可打,永隆帝猜疑心思本来就重,现在身体不佳,还有太上皇和义忠亲王的威胁,他对谁都不敢太过信任。
这么一盘算,几乎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封死了,连冯紫英都觉得找不出好的对策来,这个时候冯紫英才意识到老爹去西北何等明智,而兵部没准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不过大家都在讳疾忌医,不肯挑破这种风险。
如果牛继宗、王子腾再加上太上皇都支持义忠亲王,另外还有江南做后盾,那已经足以挑战永隆帝的正统性合法性不说,而且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也已经具备一定抗衡能力了。
三人商议良久也都拿不出更好的对策来,当然,冯紫英内心是焦急万分的,王郑二人虽然也担心,但却远不及冯紫英那么着急。
王应熊和郑崇俭是在这一两年里冯紫英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灌输下才开始意识到朝廷内部,也就是皇位之争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之前他们对义忠亲王可能会挑战永隆帝的帝位是一直不太认可的,甚至认为冯紫英有点儿异想天开了。
毕竟永隆帝继位十年,帝位稳固,士林民间都毫无异议,纵然算不上贤明大德之君,起码也算是中上水准,而且永隆帝膝下五子,其中四子都已经成年,说不上聪慧睿智,但是也都过得去,尤其是禄王更是颇受好评,这种情况下,义忠亲王难道还能来一出弟终兄及?
前明英宗接替景帝搞了夺门之变,那也是在明景帝病危时才得手,而且还是因为明景帝膝下无子的缘故,义忠亲王没有当过皇帝,也就是一个老太子而已,就这么想要夺位,未免有些夸张了,本朝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