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拍即合, 不过我让他们运到葫芦河口,然后改用河船运到滦州和卢龙。”
“哦?葫芦河那边你们疏浚过了?”冯紫英自然知道葫芦河的情况, 滦河在岳婆港分叉,西支为定流河,水流略小,东支为葫芦河,水流较大,但因为滦河分叉后,水量小了不少, 水深也不足了,即便是河船要直上滦州、卢龙,也应该有困难才对。
“疏浚过了几段,今秋勉强可以过船, 今冬枯水之后还要组织人工疏浚,否则明年就不好用了。”练国事点点头:“迁安、卢龙到抚宁的道路已经修好了,正好这些流民也可以接上趟,也算是给他们再找一份填肚子的活计。”
去年蒙古人南侵带来的流民大约十万人转移到了永平府,除了煤铁联合体消化了一部分外,相当一部分被以工代赈修建迁安、卢龙到抚宁、榆关的道路,以便于迁安和卢龙的铁料、铁制品能通过榆关大量外运。
但几万流民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能消化掉的,当这些道路建设完毕之后,除了不断增建的水泥厂能吸纳一部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就只能通过兴修水利这种方式来安顿,但这也带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永平府根本就支应不起这些流民的消耗。
再怎么样,你让人家修渠挖河铺路,总得要给人家一家子吃饱饭,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魏广微和练国事也是大为头疼,找府里几个州县的乡绅化缘一些,但远远不够, 那主意就只能打到正在大力开发的山陕商人那里。
魏广微和练国事也知道这些山陕商人和冯紫英关系非同一般, 自然也要让冯紫英帮忙说和,冯紫英也没有推诿过, 总能让那些山陕商人埋怨之余出些钱粮来帮补一番。
冯紫英也考虑过,青檀书院永隆五年这一批目前能出头的就是他和练国事二人,其他都还太稚嫩,没有三五年历练很难出头,而永平府知府魏广微也是北地士人中坚力量,顺天、永平二府襟带相连,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能够在此番动荡局面下立下一些功劳,自己不必说,魏广微和练国事也都能得以升迁,尤其是和自己志气相投的练国事,那么对自己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地帮练国事。
“君豫,今明两年会很难过,但是熬过了明年,我想局面就会焕然一新,所以咱们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只有好处。”冯紫英低声道:“朝廷这边咱们只能谏言,怎么做咱们插不上多少手,在其位谋其政,你在永平,我在顺天,咱们就把手里活儿做好,总得让朝中诸公看一看,咱们永隆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