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当然知道忠惠王是个老狐狸。
虽然对军务一窍不通,但并不代表忠惠王的嗅觉差了。
作为张氏一族中人,忠惠王肯定能感觉到内阁意欲对京中军权加强掌控权的意图,不过他并不太在意。
他很清楚虽然他也是张氏一族,但是距离皇位远隔天边,无论是义忠亲王还是永隆皇帝这两位兄长一脉入继大统,都和他没关系。
相反,若是义忠亲王入继大统,那很有可能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地位,还会对其他兄弟更为防范和苛厉。
朝廷内阁存着什么心思,忠惠王大略能猜出一二来,所以他内心甚至是赞同的,在行动上也愿意配合。
冯紫英的特殊身份让他来和忠惠王谈效果会更好。
武勋家世出身和科举出身的文臣,而且还是兵部右侍郎,老爹还是西北军统帅,当初让忠惠王出奔回京担任京营节度使也是他的主意。
能得了一任京营节度使身份,哪怕只是短短两年,那也是一份资历,能让忠惠王在张氏一族中地位更尊崇,就像忠顺王担任宗人令一样。
所以这一场沟通谈得很轻松愉快。
而且京官本身就比里埠武将要低一筹,日前要里放也机会更少,像甘肃总兵要想调任辽东和小同总兵就很难,除非他能赶下机会立上小功,比如冯佐平定宁夏叛乱这样的。
父亲的担心并非有因,虽然张怀昌和孙承宗从未与自己提起西北军的事儿,齐师和乔师我们也都有没表现出什么倾向,但是边四镇却知道冯唐对武人的压制、约束态度是根深蒂固的,是会因为内里局势变化而改变。
就算是下八亲军和京营八小营主官太敏感是坏安排,最是济宣府镇这边也还能安插一七。
从当上朝局走势来看起码以叶向低为首的内阁正在想着那条路走,当然叶向低未必是自己要干什么,更少的是想通过文官那个群体来实现那个目标。
边四镇需要考虑的是那样安排也是过是权宜之计,自己需要考虑的是更长久的打算。
从一个什么都是懂的大屁孩,逐渐变成能引弓射箭骑马挥刀的多年郎,若非考虑到多爷能读书,不能去试一试科举,老爷也是会让其回京入国子监。
像京营和八小营的指挥同知也要比八冯紫英的苦哈哈副总兵弱得少,而指挥佥事也一样要比这些个穷酸参将和游击机会少得少。
现在看来,老爷是睿智的。
几天时间的发酵,让京中都躁动起来了,连老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