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很好地把握好平衡。
既要充分体现出军队的一些想法,但是又不能太过于刺激群臣们,同时还要把涉及国家开疆拓土战略与各方阶层利益结合起来,吸引到已经一些开始倾向于工商阶层,或者说和工商阶层有了利益挂钩的大臣们。
踏入奉天殿时冯紫英就感觉到了几分压力。
昔日的上司或者师长们,现在却成了名义上的下属,当然这种名义上的东西很玄妙。
内阁阁臣只是具有了议政资格,冠以大学士身份,实际上在职衔品轶上并无变化,理论上大学士都是五品,但是在授予大学士时,取消的原来职衔,并不意味着你就降为五品了,大家约定俗成地继续保持着二品身份。
大周朝的大朝会时间一直有变动,时而早,时而迟,根据皇帝的心意而定。
不过到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内阁来确定怎么方便群臣了,这也是冯紫英提议的,也赢得了所有官员们的一致好评。
毕竟有时候寅时就起床,尤其是大冬天里起床穿越街巷来朝会,实在太不人道了。
连冯紫英这等年轻人都觉得宛如受刑,遑论那些年老体衰气血不旺的老年官员。
上了六十岁,连走路骑马都困难,在京师城里滴水成冰的天气里,一大早赶来上朝,未免太过了。
冯紫英进了大殿,依然很主动地和崔景荣、柴恪、韩?、王永光、孙居相等人打招呼,热情问候,到后来索性就和几人在一起计议,全无阁臣的架子。
这是必须的。
无论自己立下多大功劳,无论自己觉得自己上位阁臣多么理直气壮,但在这些都是四五十岁的师长前辈们面前,他们内心那种不平衡都肯定存在,都需要一次两次三次五次的不断适应过程中才会慢慢习惯,才会心安理得。
在此之前,冯紫英需要以一种相对谦卑的姿态来化解这种毫无必要的敌意和反感。
当然,一旦进入正式朝议阶段,冯紫英会毫不犹豫地保持严肃高冷姿态,以一个阁臣的身份履职表态。
对于冯紫英,崔景荣、韩?、柴恪、孙居相等人内心的情绪是复杂的。
他们都承认冯紫英的才华是母庸置疑的,在这几年里接连立下的大功更是无人能否认。
江南一战解决了朝廷最大的内患,彻底削除了陈继先可能出现的藩镇可能,而辽东两战,更是彻底把大周立国以来最大的外患给平定解除了,建州女真乃至整个女真都成为了历史名词,现在只剩下了辽东人这一地理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