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国事立即明白了,也是眼睛一亮,“有孚公?”
王永光资历深厚,在北地士人中名望也和崔景荣、韩爌、孙鼎相相若,而且他还长期担任过北地四大书院中通惠书院的山长,当初冯紫英在青檀书院读书时,杨嗣昌、侯恂侯恪兄弟也就是在通惠书院里读书,两大书院也是经常较劲儿,齐永泰和王永光也是毫不相让。
正因为如此,王永光也在这一行道底蕴十足,所以如果选择王永光来担任礼部尚书,应该是相当合适的,但关键在于王永光是否认同冯紫英的改革方案。
虽说王永光为人开明谦和,但是在涉及到士人根本一道上,要做通他的工作来认可将格物、财计、律法这些都要加入秋闱和春闱大比中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练国事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实际上连练国事也觉得冯紫英骤然要将这三块纳入秋闱和春闱大比中来有些操之过急,现在基础尚未打好,如果强力推进,很容易引发朝野震荡,但冯紫英坚持要尽早推动,他也犟不过冯紫英。
“有孚公会答应么?”练国事质疑。
“肯定有些难度,但是我准备试一试。”冯紫英也明白里边难度不小,王永光和他关系不错,但是并不代表对方会认可这方面的改革,其他事情都好说,但是涉及到士人赖以立足的根本,那没有谁会轻易让步。
但如果做通了王永光的思想工作,这一步走稳了,那后续的推进就会容易许多。
“我不看好,有孚公恐怕不会轻易妥协,哪怕请辞,都未必愿意来接这个烫手山芋,关键是他本人可能不会认可我们在这上边的改革思路。”练国事极度不看好。
“我有一个考虑或者说设想,暂时还没有成形,先和君豫你商讨一下,未来的科考我有这种考虑,比如经义和时政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可以引入计分制,比如经义占四成,或者我们把它视为四十分,时政占三成,三十分,那么剩余三十分,我考虑格物占十五分,律法占十分,财计占五分,……”
冯紫英很耐心地给练国事讲了自己这方面的想法,也就是引入现代的考试标准和模式,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三加一加二了。
当然现在考试内容还大相径庭,不过隐隐有些接轨了。
经义类似于语文,时政+律法类似于政治,格物类似于物理+化学+生物,商计类似于数学,律法有些特殊,封建社会对法制的要求很低,但冯紫英希望尽早普及一种理念,不管是不是有些天真烂漫了,自己既然走到了这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