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任命的当天晚上,他找到了邓喜德,向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了八岁的顶头上司请求战术上的指导,至于仗着自己的年龄和资历乱来,这不是康长宁的风格,如果他真的是这种风格的话,宣平八年的时候估计就被逼着退出现役了,那里还能留到现在。
对于康长宁的态度,邓喜德还是比较欣慰的,他看重的就是康长宁的成熟稳重,同时资历也足够深,这大半年来给自己当副手的时候,康长宁就像是一个大管家一样,把军中的诸多杂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不用他邓喜德操心诸多乱七八糟的事。
这一次,邓喜德也是没有对康长宁这个副手提出什么太严厉的眼球,而是说让他放宽心,摆正心态,遇到危险了,该避让就避让,但是抓住机会了也要果断坚决的打击敌人。
其中分寸该怎么详细判断,这个邓喜德自然是没办法详细说的,只能是靠着康长宁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
邓喜德相信,这个从军十余年的老骑兵,哪怕军事才华不太出众,但是该有的经验和军事素养还是有的,只要他规规矩矩的指挥部队打仗,不搞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对于邓喜德的信任,康长宁却是感到了更大的压力。
因为邓喜德让他自行判断局势,什么时候撤退,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是让他自行决断。
说的直白一些,邓喜德到时候只会带领步兵部队进驻东胜旧址,吸引敌军,同时保障后勤补给线,而打击敌人这种事,就全部交给康长宁了。
为此,康长宁也是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带着这种压力,他在九月初离开了大同府城,随后两天,把他自己麾下的骑兵部队一一收拢,紧接着就是隐秘行军到长城边上,下一步,他就要率领这一万五千名骑兵杀出长城了。
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他率领的骑兵兵团将会先一步杀入草原,这一方面是为了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打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先手优势。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侦查鞑靼人的具体情况,同时吸引鞑靼人的注意力,间接掩护后面跟上步兵。
后方的步兵们,任务更加繁重,他们需要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这沿途可都是一马平川,随时都会遭到鞑靼人的骑兵袭击。
所以,这些步兵们在出征的时候,后头还有从北方各部队抽调出来的总数超过三千人专业工程兵部队,而且征召的众多用来运输辎重的民夫里,还有一部分征召来的工匠,这些工匠和普通民夫们一起,将会成为辅助工兵修建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