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师之礼,便是阵前勇士单挑……文丑行此事,俨然是要借此洗刷之前被俘的羞辱。
对此,袁绍几乎是毫不犹豫,当即颔首,并将手中之前割瓶之刀递给了身侧卫士,而后者转呈佩刀后,更是下马,将自己的战马、长矛恭敬交给了文丑。
至于公孙珣,他在王朗征询的目光中微微一顿,也是即刻点头:“稍待!”
跟在身边的庞德一时黯然……既然稍待,那便不是要他来了。
果然,公孙珣回到军阵中,即刻下令:“敌将文丑,欲行致师之礼,唤幽州军中常山突骑部司马赵云出战!”
这是求稳之策,赵云之勇悍不提,其人关键是长兵、短刃、弓矢俱佳,无一短板,而文丑虽然号称勇悍,可其人被捆缚了一上午,又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好状态?关键是防着对方上来拼命,以命换命罢了。
故此,赵云乃是最佳人选。
毕竟,致师之礼,兼有激励士气之意,双方既然谈崩,马上要开战,这上来一口血勇之气还是有这么一星半点作用的,可以一试,尤其是在文丑自请致师,以消弭被俘的不良影响的时候。
果然,万军阵前,文丑、赵云各自提矛立马相对,立即引起了两军阵前将士的震动,而王朗作为主礼之人,退回到公孙珣阵中以后,两军中军阵中更是有一面大鼓齐齐作响。
旋即,二将齐齐提矛冲刺。
正如公孙珣所料,文丑既然存了洗刷被俘之耻的意图,所以上来便不顾一切,悍不畏死,不管自己要害,只是抢攻对方而已,完全就是以命搏命的打法。而赵云初时只是矛劈则横挡,矛刺则闪避,一时间几十回合过去,双方竟然不分胜负。
不过很快,被捆缚了一整日的文丑便因为久攻不下而渐渐章法凌乱,赵云窥的清楚,轻轻卖了个破绽,引诱对方长矛突刺,然后侧身躲避之余却又忽然拔出腰中环首刀,奋力一磕,将对方长矛磕飞在地。
文丑失了长矛,顿时没有了长兵优势,面对着赵云收放自如的一矛复又一矛,只能勉力拔刀招架。而数矛之后,其人焦急之下想要打马脱身,拾取地上之矛,却又被赵云看出底细,判断清楚。后者瞅准时机,直接一矛刺在了这位袁绍亲卫出身的大将腿上,并趁势用长矛将其人从马上挑起,然后奋力掼在地上。
胜负已分。
但就在赵云当众下马,于带着催促之意的鼓声中提矛上前,准备了结对方之时。勉力坐起身来,下身俱是血水、已经不能动弹的文丑,却忽然仰头大笑,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