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针对骑兵的长枪大弩,还兵力充足……可是,刚刚抛弃了阵型,正在行军途中的他根本就是遭遇到了最糟糕的情况。
他固然是接到了袁绍的命令,但尚未来得及作出全面的调整,对面便已经有骑兵涌了过来,而且是最让人无奈和头疼的败兵!
败兵之后是因为增加了数千匈奴骑兵,使得的数量进一步提升的滚滚铁流!
于禁已经拼尽全力,大声呼喊传令,要求前面的部队停下脚步举起长矛接阵迎敌,不要顾及败兵生死,一视同仁……毕竟,步兵想要对付骑兵,无论如何,都需要结阵防御与远程杀伤,否则毫无意义。
不得不承认的是,于禁治军之严谨在非常时期起到了绝佳的作用,虽然事发仓促,可其人大旗周边却还是汇集了上千士卒勉强结阵,并用鲜血和矛锋阻拦住了自家溃败而来的骑兵,甚至救下了郭图。
而且,这种结阵的趋势随着他稳住了前军,还在不停地向后方蔓延。
数百步外,袁绍远远看到这一幕,几乎是惊喜交加,一瞬间他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果于禁真能力挽狂澜,在这种情况下堵住对方,那么等鞠义、李进的支援到达后,胜利恐怕还要两说。
然而,对面的徐荣没有半点犹豫,也没有给于禁与袁绍半点机会……在试图冲垮于禁临时组建的矛阵失败以后,在付出了稍许伤亡之后,随着徐荣的指示,无数骑兵立即放弃了这块难啃的骨头,转而直接从对方身侧饶了过去,然后朝着对方身后将那些来不及结阵的矛兵,来不及弯弓的弓弩手践踏而去。
后者完全没有保护,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铁流淹没。
一时间,于禁和他少许前军以及部分侍卫结成的这个矛阵,宛如迎着洪水的一块顽石,洪水无法摧毁它,却可以轻易绕到他背后,去继续冲垮一切。
这就是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这个兵种的机动性从来都不是战略上的,而是战术上的。这也是徐荣徐伯进的作用,公孙珣将这最要命的一击交给这个人,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大规模骑兵作战经验,面对着于禁这样可能突兀出现的对手,他不会犯错,不会纠缠,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胜利。
铁流继续滚滚向前,而且卷起的事物越来越多,战场上成千上万的袁军败兵宛如泡沫一般被滚滚奔驰起来的上万骑兵拍打在左右两岸……先是袁绍、陈宫、于禁,然后是中军处偏后方的郗虑、是仪、陈琳、荀堪等文士,所有人都被这支强大骑兵宛如洪水猛兽一般的表现弄的目瞪口呆,却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