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著名。我就没见他说过哪位作家的好话,之前于东的《向西》出来时,他就是批评的主力军。那次他在燕师大那批学者手下吃了亏,这次见到《致命身份》第一期表现不佳,自然要跳出来报之前的一箭之仇。”
“这个我知道,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把《致命身份》往心理现实主义上靠?”赵常天不解道。
“这不难理解,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有头有脸的文学批评家,现在却要来评价一部通俗,自然觉得丢了身份。但是将《致命身份》冠以心理现实主义的名头就大不相同了,他既保持了自己文学批评家的所谓高贵身份,又将《致命身份》推到了坑里面去。”
赵常天点头道,“确实如此,要是不看书只看他这个评论文章,大概觉得《致命身份》是个不懂推理的传统作家写的四不像作品。喜欢推理的读者和喜欢传统文学的读者都不会对这本书产生好印象。”
“这些东西不用在意,后面会好的。”曹杨充满信心地说道。
……
于东听到心理现实主义这个说法时,第一时间想到了乔伊斯,因为乔伊斯就是心理现实主义派的代表人物。
没想到还挺巧,刚收到乔伊斯的信没多久,又听到了心理现实主义。
不过对于这样的评论,于东不怎么在意。这个林白的文章问题很大,要么是为了黑而黑,要么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
他的很多言论,都违背了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
就比如这次提到的心理现实主义,很明显,他对心理现实主义的理解是有错误的,他大概认为心理描写和性格刻画多了就可以算成心理现实主义。
其实不然,心理现实主义的核心还是作者,心理现实主义注重灵魂的剥离和外在表达。
当然,林白也有可能不是不知道,他只是要提出一个普通人不了解的文学理论出来说一说于东而已。
……
“这个心理现实主义是个什么东西?”
余桦看到这些评论后,也跑来找于东,询问什么是心理现实主义。
“你关注这个干嘛?”于东笑着问他。
“我好奇啊。”
“不用好奇,这种名词都是其他人搞出来的,对咱们作用不大。”
余桦摇头叹道,“其实有时候也挺没意思,我自己写的东西我自己都不知道属于什么派别,倒要别人过来提醒我它们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分工不同,你一个作家就是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