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似乎对我们的写作方式并不感兴趣,他们非常谨慎。”门罗坐在椅子上,笑道,“后来看到你们的作品,我还挺意外的。像《活着》跟《向西》这样的作品,现在在中国可以发表了么?”
毕飞雨笑着回道:“事实上,《活着》跟《向西》在那方面,还算是保守的。”
他说的那方面,门罗当然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让她很诧异。
“这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程砚秋笑着开口,“弗雷林夫人,其实不仅仅是文学方面跟你想的不一样,中国现在很多东西都跟你去的那时候不一样了。中国正面临高速的发展,比如在我们家,于东会跟我分担家务,而且这样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她之所以提到做家务这件事情,是因为门罗说到她在中国的时候,有几个妇女跟她抱怨中国的男人不愿意分担家务。
于东紧跟着说道,“如果有机会,或许你可以再去一次中国。”
“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再去一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当年去中国的时候,正好是我五十岁的生日,羊城和香江都为我举办了生日宴会,那是一次美好的经历。或许等我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还可以再去一次。”
门罗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五十岁以后,每次过生日,我感觉自己总有点灰不溜秋,有点衰落。”
弗雷林顺势拍了妻子一记马屁:“不要这么说,艾丽丝,事实上,你看起来越来越动人了。”
几个男士低头笑了笑,全都暗暗为弗雷林竖起了大拇指,这老头,反应很快。
聊过了中国,他们又聊起了一些文学方面的事情。
让艾丽丝·门罗惊讶的是,于东跟毕飞雨竟然对她非常了解,不是一般的了解,就像是北美这边的评论家们对她的了解一样。
不论是她早期还是近期的作品,于东他们都分析得头头世道。
而且相对于毕飞雨,于东了解得更为透彻。
她颇为诧异道,“如果不是看过你的作品,我还以为你们是评论家。你们是为了这次的见面,特意去了解的么……似乎不太可能,时间太短了。我现在已经相信了,中国的文学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你们身上就能看得出来,你们对中国之外的文学很了解。”
对于门罗的疑惑,于东跟毕飞雨相视一笑,他们都是从中文系毕业的,剖析作家们的作品,本来就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没什么好奇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