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个作家坐在一起,难免会聊到文学。
虽然这次的作代会开得热热闹闹,会上的报告也做得非常漂亮,但是不少作家对作家的处境还是有些担忧。
赵厉宏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前,大家都认为是新时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作品多,读者多,一切都很繁荣。但是才过了十年,情况就变了,如今作家们的作品越来越少,读者也越来越少。,慢慢地被边缘化。”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厉宏看向于东他们几个:“于东他们这几年表现很好,看起来似乎新一波的繁荣将会出现。但一种集体的繁荣,是少数几个人难以带动起来的。我认为,不是作家们成就了黄金时代,而是黄金时代成就了一批包括我在内的作家。我们是历史中的作家,而历史,则并非我们作家的历史。”
苏桐开口说道:“好的东西、有情感的东西是超越时间的。一两千年以后读,也可以唤起情感记忆。现在的文学越来越边缘,越来越丧失读者,是因为很多作品没有提供历史,既没有个人的,又没有集体的记忆。文学留住时间、留住记忆,是作家对历史负责的一种态度。”
“我不太认同苏桐的话啊。”韩少攻说,“作家的历史无非两种,一种是革m性阶段的历史,可遇不可求。一个作家碰上这个时代太幸运了,在座很多作家赶上了一个小尾巴。实际上,更多的历史阶段是一种积累性的工作。我们如今面临的可能是文学的沉闷开端,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如果文学是长久的,那它也未必需要提供历史。”
韩少攻说完之后,看着苏桐,等他反驳,不过苏桐托着下巴却没开口。
另一边铁琳说道:“苏桐有一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文学留住时间,留住记忆,是作家对历史负责的一种态度。这句话我所理解的是,我们并非是历史学家,无需去纪录历史,但是我们笔下的文字,必将展现我们所处的历史。但是韩主席的话也很有道理,大部分的历史时段是一种积累性的工作。”
铁琳这次刚升中国作协副主席,虽然在这样的场合大家并不论官职,但是她毕竟也要注意作家们的团结,所以才会适当说一些平衡的话。
随后,她又看向于东:“于东,你怎么看?”
虽然在座所有人中,于东最年轻,但是这场饭局的东家,而且这几年于东蜚声文坛,特别是在走出国门这一块做得最为出色,叫他出来说两句,也正合适。
被铁琳cue到,于东没有谦让,点头开口:“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