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
倒不是说她刚才的解读是错的,只不过她说的那些东西实在太照本宣科了。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离潮小学这些阅读量并不大的小学生来说,小老师刚才说的那些他们肯定听得不明不白,什么托物起兴,什么兴而比。
别说学生们不懂,听得出来,这个小老师自己也应该懂得不多。
她只不过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毫不分解地,一股脑地输送给学生们。
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不好,但是这不能怪这个小老师。
现如今国家缺老师,别说是离潮村这种位于山上,条件非常差的地方,就是有些乡镇里面,条件比这儿好一百倍的小学,也是存在一堆混子老师,师德师品先不说,很多专业知识根本不过关。
上次余量到金陵下面的一个镇子里面的初中听课,一个初三的生物老师竟然连这个世界上还有单峰骆驼都不知道。
那个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大言不惭地告诉学生们,骆驼的双峰,一个储存食物,一个储存水,余量当时就举手问他:那单峰骆驼怎么办?
老师讶然:这世界哪还有单峰骆驼。
上次聊天的时候,余量把这事当做笑谈跟于东说了。
只是这笑谈,却是令人心痛现实。
一个乡镇的初中生物老师尚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更不用说那些乡村学校了。
相对而言,眼前这个小姑娘表现还算是好的了,她只是将她知道的告诉学生们,她不知道的,她也不会肆意发挥。
小姑娘讲的很慢,看起来是在留时间给学生们做笔记。
等到把整首诗的结构和手法说了一遍之后,林兰正要具体给学生们讲一讲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便看到了背着手站在窗外的于东。
当她看到于东的时候,就觉得于东有些面熟,但是她又不记得自己是在哪儿见过。
她应该确实在哪儿见过,这种感觉非常强烈。
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么?
不过班里面学生的家长她都认识,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哥哥姐姐,再说了,于东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农村人。
虽然以貌取人不合适,但是站在窗外的这个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文化人的气息。
林兰接触过的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就是他们校长张月莹,但即便是张月莹身上也没有这种气质。
见林兰注意到自己,于东朝她露出笑容。
没由来的,林兰紧张起来,她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