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这个新书之外,我也还挺期待《源代码》同名的,东哥,《源代码》准备什么时候安排,应该要比新书早点儿吧?”
于东摇摇头,“这还真不一定,因为《源代码》要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一起发售,而电影上映应该是要等到年底了,《第九区》大概不会等到年底。”
听到《源代码》要等到电影上映才发售,杨鹏有些失望地说道,“不能提前发售么,先培养一部分读者,给电影做做宣传啊。”
“公司定下来的这个策略,我也没有多问,大概是他们认为跟电影一起上更能够提升销量吧,搞数据搞营销这种事情,公司里面一大堆人比我专业,我就不去指手画脚了。”
杨潇点点头,十分赞同道,“专业的事情就要专门人士来干,于东这事做的没错。不过,我还是要说句话,什么时候能再给我们杂志供一篇稿子啊,就算没有长篇,给个中短篇也行啊,《科幻世界》的读者可都非常想你啊。”
于东笑着回应,“有机会一定供。”
国内的科幻市场已经激活,即便没有他,《科幻世界》这几年依旧卖得很好。
当然,他虽然很久没有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但是每一期都会有读者寄信到杂志社强烈要求能够连载于东的。
于东这个回应也不是敷衍杨潇,他确实考虑了杨潇的提议,如果下次他有时间写个中短篇,确实可以发给《科幻世界》。
不过杨潇自己倒是没有当真,他知道于东现在忙,别说是他们《科幻世界》了,就连《收获》、《钟山》跟《人民文学》这些杂志想要找于东邀一篇稿子都非常困难。
今天早上,杨潇在酒店餐厅遇到了《收获》的李晓林,李晓林就跟杨潇抱怨,他跟于东邀过好几次稿子都没有邀到,于东这几年太忙了,长篇倒是发的多,又不给他们杂志用,中短篇又不写,就是偶尔写一点《黄瓜园随笔》,但这个系列都被《钟山》给垄断了。
连《收获》都是这个待遇,杨潇自然也就不敢奢求什么。
杨潇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入,转而对杨鹏他们说道,“明年的银河奖会全面开放评选范围,到时候其他国家作者的作品也会参与竞争,你们的压力可就变大了。”
听到这话,一众科幻作家都很轻松,杨鹏笑呵呵地说道,“我觉得挺好,咱们获不获奖无所谓,能让奖项更加国际化是好事情,再说了,咱们不是还有大刘跟东哥么,他们俩在,还能让大奖旁落?除了他俩,王老师跟胡老师也是宝刀未老,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