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修一个石子路。
但即便是石子路对张上喜来说,都是没办法做到的,发现做不到之后,他又降低了自己要求,只要将小路边上的草给铲掉,平出一条宽敞的土路就行。
张上喜修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在路边插上牌子,每个牌子上写上数字,而这些数字就代表从牌子到他家的步数。
《脚程》这部,前半部分看起来挺励志的,读者很容易就想到后面张上喜会历经千辛万苦修一条路出来,然后陶湖村靠着这条路走出大山。
又或者,村民被张上喜的坚持所感动,纷纷拿起铁锹跟着张上喜一起去修路,最终众志成城,把路给修出来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朴实以及团结。
但的结局跟读者们想的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有人来帮张上喜的忙,而张上喜自己其实也没办法坚持,毕竟他平时也有农活要干,而且天气也不稳,三不五时地下场雨,就能把刚刚弄出来的路给毁了,他铲草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长草的速度。
好些年之后,张上喜的路都没有修好,一开始大家没事还聊这个事情,后来村民甚至都懒得议论了。
不过这些年下来,张上喜立的那些脚程牌子却渐渐被村民们接受。之前从村里到山下,这么长一段路,很少有能做标识的地方,大家都用某棵树,某个洼荡来表述,有了脚程牌子之后表述起来就容易一些了。
而且好多村民之前不认识阿拉伯数字,也是因为张上喜的牌子认识了阿拉伯数字。
总的来说,张上喜修路的事情,最终没有成功,但也收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现实中陶湖村从来没有一个要修路的张上喜。
发表之后,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很多读者都说,虽然不是特别清楚《脚程》想要表达什么,但是又能从中体会到一些东西。
有人说,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们,山区人想要靠自己走出大山是不可能的,再努力都没用。
也有人说,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们,做一件事情,即便最后做不成,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部在中国卖得很不错,所以深空公司就着手将它翻译成英语送到美国来了,也就前段时间刚刚在美国开始发售。
作品的销售成绩还凑合,已经卖出去一两万本了,一个中国的新人作家,在美国一个月内卖出去一万多本,当然还可以。
台下的学生们虽然没有听说过《脚程》这本书,但都把书名默默记下来了,想着等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