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九年六月二十三,即西元1794年7月26日,古老的北京城从一大早就乌云密布,沉重的压在了人们的头上。天空中偶尔会滚过沉闷的隐雷,可就是滴雨不落。
两只棕色的麻雀叼着虫子,展翅掠过筒子河,飞上岸边垂柳的枝头,发出几声鸣叫后又翻过了高大的宫墙。当它们落在乾清宫养心殿那片金黄色的琉璃屋顶上时,几只小麻雀不安的鸣叫着。在屋顶下方的院子里,凌乱的脚步声和太监宫女的隐隐抽泣无不预示着,这座古老的宫殿里将发生大事。
八十三岁的爱新觉罗.弘历躺在自己的御榻上,鼻孔发出缓慢的呼吸。几个嫔妃们站在一旁,面目红肿,泪水止不住的流,其中既有正值妙龄芳华的,也有年老色衰的。嘉庆王永琰、定亲王绵恩、军机大臣王杰、庆桂、董诰等人都站在榻前,密切关注着老皇帝的动态。
说起来,乾隆自幼身体康健,他在藩邸时就娴习弓马骑射,锻炼的一副好筋骨。在北海镇出现之前,他就没生过大病。然而自从福康安在富尔丹城大败后的那个冬天,他就开始被风寒所侵,有时夜里还不自觉的发出呻吟。尽管当时包括和珅在内的一众近臣都竭力劝他节劳静养,然而唯我独尊的他哪有这份心思。
平定赵新的念头时时刻刻牵动着他的心,满清在关外、喀尔喀、山东、新疆的节节败退已经让他心力憔悴,而和珅的背叛则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
自从回到紫禁城,他就一直强撑着,等着永琰和福康安赶回来。虽然说话费力,书写困难,可因为有王杰和庆桂等人陪着,多少能通过目光和点头摇头进行交流。不过在没事的时候,乾隆想的最多的,就是和珅为什么会背叛自己。
和珅跑了,跑的无影无踪,连带着还有他的家人和财富,以及乾隆最疼爱的和孝公主。因为这事实在太丢脸,刑部没敢明发缉拿榜文,刑部、督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的人一直追到了天津也没发现踪迹。然而“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几个刑部的老手终于在直沽口发现了蛛丝马迹,庆桂得知后,当即判断和珅极有可能坐船出了海。
甭说了,准是去投靠北海贼了!至于是去了安平港还是胶东,只能派坐探去查。可尚虞备用处一直都是和珅管着,乾隆又口不能言,一时间,满清跟那些卧底在北海镇的密探彻底断了联系。
而在京城这边,随着和府被查抄,和珅叛逃的事也终于纸包不住火,令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当负责查抄的成亲王永瑆、礼亲王永恩等人看到楠木堂、福字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