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郁闷了。
他倒不是缺银子,前不久北海镇刚发了一次十年期公债,关内的晋商、盐商和十三行都偷偷买了不少。更不要说在西拉河东边那片山的几个山洞里,他还存了不少千足银锭。
他郁闷的是刚鼓起来的钱包眼瞅着就迅速瘪下去的感觉,不爽!
原本这次会议目的是想总结一下过去,谈谈现状,着眼未来。结果现在成了秋风会,所有部门都伸手要钱。
之前他一直呆在辽东前线,大家逮不着他,等回来又是和阿妙的喜事只能暂时放过他,然后就是中秋过节。总之,赵新给委员会众人留出了足够的准备时间,都想好了怎么用最合理的理由要钱。肉虽然挺多,可狼也多啊,时不我待!
连于德利那老头也在报告里提出,要在登州和青州各建一座考试院,明年的科举和考前培训改在那里;另外行政学校也要在胶东开设分校,直接在当地培养民政人才。
北海镇的第二次新科举在今年的中秋节前又办了一次,来的人比去年足足多了三倍。要知道北海军今年在山东也是大打出手,一举拿下了莱州府、青州府和武定府的大部,其中青州府更是自古以来的文教之地。刘墉的老家诸城就在青州府的南部。
改朝换代的势头愈发明显,让很多处于观望状态的缙绅坐不住了,于是偷偷派遣家仆前往登州打听消息。当他们得知去年北海镇将241名考生不分童生秀才全部录取,而且还培训一年就能当官,顿时就炸了锅。
朝廷快要完蛋了,四年一次的科举也就没了意义,更不要说明年那个所谓的「恩科」了。谁知道明年嘉庆还在不在紫禁城里?
赵王为什么要年年开科举,明显是手下缺人啊!现在不上赶着,万一等人家进京坐稳龙庭,一道圣旨改回四年一科,那就亏大了!用种地农民的话说,吃屎要趁早,否则连热乎的都赶不上。
参加考试人数的暴增固然是好事,让汪中和段玉裁等旧式文人兴奋不已;但于德利身为教育委员会的负责人,深知再这么每年坐船渡海可不行,万一海上遇险,几百号读书人就得见龙王,影响会非常恶劣。
话说委员会的众人都叭叭的汇报完了,赵新也估算出了他们明年预算要增加的数字,差不多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行吧,好歹自己还能留一半。
「我提个问题。咱们为什么不发行纸币?」
众人闻声一看,原来是吉林水库项目的负责人杨毅。他在去年作为列席成员参加了北海镇的政体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