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方的百姓在军队的保护下砍伐树木,后边跟着的百姓开始将这些树木的树根挖出来,然后再将土地平整,进行开垦。
不同于后世有机械的帮助进行开垦,这个时代的垦荒,那就是用人力一点点的与自然作斗争,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百姓永远的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百姓见惯了死亡,对于自家亲人的死亡多半也会归结与命运。只要官府能够及时抚恤,家属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多的抱怨。
整个永历十六年下半年,郑氏上下都在齐心协力地进行着垦荒的大业,最先开垦出的一百万亩土地上,已经种上了一茬晚稻,这一次的种植,郑经霸道地要求所有开垦出的土地都必须要按照自己规定的方式进行育苗、插秧。
这样的行政命令,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可是还是没有挡住郑经。郑经强硬地表示,这一季的水稻种植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种植。
若是按照自己的种植方式,到了收获的季节,没有之前的种植方式产量高,郑经保证以后绝对不会过问农耕之事。
按照郑经的要求,郑经亲自挑选了适合育苗的秧田,选种的事不用郑经操心,现在的大明也没有高产稻种,庄稼人对于选种有着深刻的理解,所有的稻种必须颗颗饱满,种子越好长出的秧苗就越好。
稻种撒下之后在秧田上洒上一层稻壳灰,没有稻壳灰草木灰也可是代替。草木灰是植物钾肥,而且还有一定的杀虫功效。
秧苗长到三寸左右的时候,就要进行分苗插秧,两三棵秧苗为一株,秧苗之间的间距保持在两三寸之间,秧苗必须保持南北走向。
两垅之间留足农人通过的距离,方便农人除草施肥。最为关键的是孤岛上的鸟粪化石肥料发挥了作用,在水稻拔节与灌浆的时候,分别对稻田进行一次施肥。郑经也没使用过鸟粪化石肥料,无法掌握施肥的数量。
后世这东西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具体该使用多少还要经过不断的摸索,为了保证不浪费,每一次的施肥,每亩差不多使用二十斤左右的肥料。
经过施肥的水稻田长势明显茁壮很多,承天府的气候又非常的适合水稻生长,老百姓看到水稻的长势,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对延平王会种地没有了怀疑之心。
原来神仙一般的延平王种地都比他们这些种了一辈子地庄稼人种的好,这真是能者无所不能。
其实老百姓对延平王之前的育苗,插秧的要求都能理解,唯独这些鸟粪化石粉末他们不知道是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