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的,黄金也软,那玩意谁能打得起。这就是一个效费比的问题,在大规模使用的时候,只能选择更加便宜的材料。
“大家一起携手度过这个暂时的困难时期吧,陈永华现在正在与吴三桂接触,只要与吴三桂建立起贸易关系,我们缺铅的情况就会缓解。
云南贵州多铜山,铅矿多与铜矿伴生,吴三桂的手里肯定有不少的铅储备,只要我们用精铁与他交易,相信吴三桂是愿意与我们进行铅铁交易的。”
兵官洪旭出言道:“王上!有新武器当然是好事,没有新武器我们也一样打仗,在没有装备新式火铳之前,我们也一样打了很多胜仗。
臣倒是觉得没有必要太在意缺铅的问题,新武器能用当然是好事,没有新武器我们就不打仗了吗?
臣建议邦宪手里的这一镇新式火铳兵,可以用作撒手锏,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洪大人所言主要是强调我们对士兵战斗精神的培养,一支军队只有敢战才能有战胜敌人的决心。不然逢敌怯战,一遇强敌便掉头逃散,这样的军队如何打得了硬仗。
臣完全赞同洪大人的建议,我郑氏必须要把士兵敢战的精神培养起来,就算是不敌敌人,只要将领一声令下,也要有与强敌死拼到底的决心。”吏官郑泰虽然已经转为文官,但是带兵多年,对带兵还是颇有心得。
郑经对于两位老臣的话深以为然,武器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还得是人。
当然有好的武器,可以减少伤亡,郑经绝对不会将王牌部队雪藏到最后使用,而是会在第一时间投入到战场上检验新式乌恰的威力。
“两位说的非常有理,我们的军队要加强肉搏战的训练,这么多年,我们与满清的作战中,很少在肉搏战中获胜。
不得不说,我们的战斗意志实在是太差了一些,在这一方面各个部队的军事主官一定要加强军队的训练。
如今我郑氏别的不敢说,这军饷后勤寡人从来没有缺过一文钱,若是如此诸位都不能训练出一支意志坚定的劲旅,寡人确实会非常的失望。”
众武臣听到郑经直接点名敲打他们,赶紧出来承诺道:“请王上放心,我等定会加强军队的训练,保证不会出现遇敌即溃的情况。”
郑经摆摆手说道:“寡人并没有要指责诸位的意思,而是从大明到我郑氏,一脉相承,打顺风仗的时候还能勇武向前,一旦遇到逆境,立刻崩溃四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