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们疑惑了,这官府到底是想要干什么,这么大吃大喝地供着他们,不会秋后算账跟他们要钱吧。
下南洋的百姓大多数都是宗族相连,互相形成一个个的小团体,这也是华夏百姓在海外被欺负的另一个原因。
一个小团体的形成必然会排外,这些小团体之间互相竞争,互相的看不顺眼,就会被殖民者利用,通过离间就能各个击破。
若是华夏百姓能够团结起来,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南洋肯定是横着走的。
可是无论是当年的三佛齐,还是后来的兰芳都失败了,这一次次地失败都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华夏百姓在南洋的组织能力太差。
而郑经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华夏移民百姓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只要华夏百姓团结起来,在南洋那就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无论是土著还是西夷,谁都不可能斗得过华夏百姓。
第二天早上,考虑到昨天百姓们都吃了一肚子的荤腥,郑军为百姓们提供了玉米糁粥和凉拌海带再配上一块煎好的鱼肉。
吃完早饭之后,郑经带着郑军的文武官员出现在会场。站在搭建起来的高台上,李仕华是双方的沟通人,第一个站在高台上大声说道:“乡亲们!下面有请大明延平郡王给大家训话!”
老百姓们无人出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上的大官。
郑经笑着说道:“乡亲们!首先我纠正李仕华一个错误,我今天不是来训话的,而是来跟大家谈心的。
大家在南洋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有受到了什么委屈都可以跟寡人讲一讲,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再是没有人管的天朝弃民。”
老百姓无人说话也不敢说话,谁也不知道这位延平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是多听少说为妙。
郑经发现冷场了,百姓不配合自己说再多有什么用,这边说完那边百姓就当成耳旁风,转眼就会丢在一旁。
猛然间郑经发现今天会议错在哪里了,这个台子虽然不大,上面只能站十几个人,但是这个台子却成了他们这些高官与百姓难以逾越的鸿沟。
知道了错误就必须要及时改正,郑经不顾身边的文武阻拦,快步走下台子,来到了人群中,在一张桌子旁停下脚步。
宴会的桌子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桌,一张方桌四条长凳,一张桌子可以容纳八个人同时吃饭。郑经停下来笑着问道:“老乡!寡人能跟你们坐在一起吗?”
老百姓吓得赶紧起身让位,被郑经一把按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