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可以说这是郑经继位之后,最大的一笔工业化生产收入。
其他的如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等产业都是纯投入的产业,这些年郑经已经快把郑氏的老底掏空了,因为郑经大手花钱发展工业,郑省英没少跟郑经急眼。
不过在郑经的一番劝说下,往往都会被郑经说服,事实上郑氏这几年的发展也越来越好,说明郑经的策略没有任何的问题。
等到承天府的农业发展起来,郑氏不再为粮食发愁,并且其他农副业也开始发力,盐场也开始反哺的时候,郑省英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以郑经的能折腾怎么可能让自己的手里有钱,若不是现在的郑氏的金融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给百姓树立起信誉,郑经都想超发纸币来发展。
可是想想被大明玩儿坏的宝钞,郑经还是按下了自己那蠢蠢欲动的想法,他可不想一手把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给毁了。
现在郑经要的就是稳字当头,眼下还没有与满清硬钢的实力,只能暂时缩着头猥琐发育,顺便在南洋打打野,刷点儿经验值。
在盐场陈莽与翁天佑进行了防务交接,陈莽部驻防琼州府进行为期一年的换防,翁天佑则调回承天府。
经过这几年的战争磨合,郑经与刘国轩都发现如今在满清前线配置的兵力有些多,对于前线的防御水师要比陆师更加有用。与其将陆师放置在前线浪费,不如调回承天府进行整训。
新式火枪的装备,应该琢磨出一套配合新式武器的作战方法,不能已经换了装备,却还是旧式打法。
从莺歌海盐场出发,一天时间不到便赶到了昌化江口,昌化县如今成了一个围绕着铁矿服务的部门,就连县令都是何斌指派的下属官僚担任。
可以说昌化县成了工官的自留地,如今整个昌化县围绕着铁矿展开了各种服务,这个时候的郑氏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在昌化县建立钢铁厂也提上了日程。
现在就等着陈永华与吴三桂搭上关系,就会打通红河口到云南的水路交通,此时的安南正值南北朝南强北弱的阶段。
北朝莫氏已经名存实亡,若是没有满清站在莫氏之后支持,莫氏的末代之主莫敬宇估计连渣子都被郑氏吞掉了。
而南朝黎朝乃是黎利在宣德年间建立,如今也是名存实亡,整个南朝又被阮郑两大权臣把控,北方是郑氏掌控广平以北地区,阮氏掌控广平南部地区。
更南方是还保持着独立的占城,占城乃是著名的水稻产区,一年能够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