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一句后世说烂了的话,那就是教育是最低成本的国防。
这个时代东西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只不过东方的教育更偏重于哲学理论和道德修养的教育。
而西方在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后,开始了类似于华夏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层出不穷,人文、科技也是在这个时代开始渐渐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这是东西方后来拉开差距的最大原因,东方人智慧太高,太早的打开了智慧之门,百家争鸣之后,智慧点全部点在了权谋上,实用之学只能沦为权谋的工具,成了等而下之的杂学。
郑经从后世穿越而来,他非常清楚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义务教育不但能够流水线一般地提供各个行业最基础的人才,同时也能从最优秀的人才中选拔出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
在造船厂,所有的工匠现在都要利用休息的时间识字,识字率是各个岗位晋升的一个标准,尤其是刚刚进入船厂的年轻人更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所有青年进入船厂,每天都要进行识字培训,叁个月后的考核如果不能达标,将会被安置最边缘的岗位,拿最低的薪水。
在承天府能够拿到高薪,受到百姓羡慕的几个工厂分别是造船厂、枪炮厂、火药厂、钢铁厂。
这几家工厂被称为郑氏四大厂,都是延平王府的公有产业,只要能够进入这些工厂工作,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
不但薪水高,待遇好,而且还是官身,在安平城消费的主力就是这些工厂职工以及他们的家属。
谁家的小子要是能进这几个工厂,马上就会有媒婆前来提亲,这意味着只要小伙子认真工作,一年之后就能拿到一级工的职称。
这个职称是正式工的标准待遇,月薪二两,还管一日叁餐,每年还会发两身新衣服。这样的待遇可以说二两银子一文钱都不用花,都能留给家里过日子。
更关键的是,只要是进入四大厂的职工,其家属工厂都会给安排工作。
都是普通百姓移民来到承天府,早就打破了宗族体系。男女大防在郑氏工业化的推动下,也渐渐的出现了松动。
四大厂都办有托儿所和幼稚园,两口子都上班的工人早上上班的时候将孩子送到托儿所,晚上下班的时候再接回家。
托儿所里还负责教孩子认字,这样的新鲜的模式很快便在四大厂风靡起来,双职工家庭可以放心地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