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官都留下来与周全斌与何义等人一起吃了一顿军营的伙食。
晚餐是非常驻营时的标准,一荤两素,外加一个汤。荤菜是野战千年不变鱼肉罐头,两个素菜一个是清炒黄豆芽,一个是凉拌腐竹,都是标准的豆制品,是行军时的最佳蔬菜,汤是紫菜汤。
这顿看着不起眼的饭菜在满清高官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他们按照自己的估量这一顿饭菜的成本至少要一百文以上。
士兵们就算一天两顿饭,一个月下来也得六两的伙食费,这样养兵得花多少钱才能养得起百万大军。
陈廷敬有些不相信普通士兵也是吃这样的饭菜,非要去普通士兵的营帐去看一看。周全斌表示随便看,只要不打扰到士兵休息就行。
当周全斌这么说的时候,陈廷敬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还有点儿不死心,万一这姓周的在唬人呢!
明珠对这些东西不怎么关心,他更关心怎么完成皇上交给他的差事,有这工夫还不如跟海寇的两位主将拉近关系,尝试着贿赂一下这两位主将。
陈廷敬带着张英两个汉人官员在华夏军队的营地中四处查看,连续进了几个营房都没有发现吃饭的士兵。抓住一个吃饭的士兵询问才知道,这郑氏的军队吃饭每个队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一个队的士兵都在一个食堂吃饭。
两人连续进了几个食堂,发现所有的食堂饭菜都是大同小异,也就是周全斌所说的一荤两素,还有一份汤水。
这样的伙食郑氏是怎么保证的?这是陈廷敬非常想知道的,可是他哪里知道,郑氏出动五万作战部队,就要有两万五千人马在为这五万人做后勤维护。
永定河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送到京城之外的军营里,这些内河平底船都是华夏军队雇佣的当地的百姓进行运输。比起陆上运输,水运要便捷的多。
这也是周全斌为何要沿着永定河行军的原因,行军的路上还要考察沿途水道是否通畅,能够使用水运,就绝对不使用陆运。
为了保证后勤的安全,华夏军队还在卢沟桥驻扎了一个镇的军队,维护后勤通道安全。所有的物资从卢沟桥上岸,在走陆路抵达军营。
卢沟桥旁边有一座小城,名叫拱北城,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拱卫京城。这座小城修筑于崇祯十三年,共修了东西两座城门,东门叫做顺治门,西门叫做永昌门。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李自成从西边打进京城,当了没几天的皇帝,便被满清赶跑。可是年号却是制定下来,就叫做‘永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