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就会南下中原抢一波,甚至还会鸠占鹊巢留在中原。
可是他们在中原的待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忘记了草原上的生活,慢慢被中原同化,原本的氐、羯、羌、鲜卑、匈奴,这些草原部族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汉人。
可是人进了中原,草原依然还在,只要草原还在,就会不断有草原部族崛起,走了匈奴来了突厥,走了契丹来了女真,走了女真来了蒙古。
只要汉人无法真正掌握草原,草原上部族还会不断变换,唯一不变的是无论哪个部族占据草原,都会与中原发生冲突。
这是由草原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部族就会发生改变。想要开拓草原的商业版图,首先要将草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里才可以,不然不受节制地向草原输送物资,等到草原兵强马壮之时,最后倒霉的肯定是我华夏百姓。”
冯锡范没想到自己提了一句草原,就引来华夏王一番长篇大论,看来大王对草原的怨念颇深啊!
对于大王的怨念,冯锡范不是很理解,一个福建人为何这么在意草原的情况,若不是知道大王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还以为大王在草原受过羞辱。
“大王!臣明白千年以来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就是草原,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西夷来到东方,臣认为华夏的危险已经不再是草原,而是海洋。
这些西夷能够跨越万里海波来到华夏,没有一个人是善男信女,这些人万里而来,没有好处可不愿意回去。若是我们自废武功,早晚有一天西夷不仅仅是打到我们的沿海,甚至还会从沿海登陆深入内陆。”
“在这一点上,寡人与希范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个观点其实我们的先辈早就提出过,只不过被当权者当成了耳旁风。”
“是谁说过?”
“三宝太监给宣庙的奏疏曾经说过: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郑和在后世声望非常高,可是在这个鄙视宦官的年代名声并不明显,不是研究史料之人,很少有人关注。尤其是冯锡范这种官宦子弟出身的人,更是不可能关注一个阉人的过往。
在读书人眼里,阉人除了祸国乱政之外,不会干别的事,因此冯锡范对三宝太监的事迹知之甚少。而郑经却不同,郑家海盗出身,对于历代航海的先贤都有研究,因此对于郑和的过往非常清楚。
“臣明白了,这就是大王为何不先统一天下,而是先在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