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寇火铳的威力。”
“没想到一杆小小的火铳竟然有这么多的门道,可见事事皆学问,海寇虽然粗鄙,不识文采,然而在制器一道上却足以胜过我大清。
我大清在制器一道上还是要多加钻研,争取早日赶上海寇的水平,陈师傅放心,朕会亲自安排人督促工匠用心打造火器。
争取早日打造出足以媲美海寇的火器,在战场上与海寇一决高下。”
陈廷敬领了出使郑氏的差事,回家告别了家人,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夫人王氏询问他:“老爷这是打算去哪里出公差?”
陈廷敬也不知道自己这一趟能不能回来,便对夫人说了实话,他长叹一声说道:“夫人!老夫这一次是去海外郑氏出使,老夫走后夫人紧闭大门,在家教导豫鹏、壮履读书,不要与任何人来往,以防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待到为夫回来,一切皆自明也!”
王氏是大明名臣王国光的后人,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愚夫愚妇,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家老爷的意思,垂泪点头道:“老爷只管放心,妾身定会守好门户,认真教导孩儿成才。”
在家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在礼部领受王命旗牌,踏上了出使的行程,路上无话,半个月后陈廷敬一行人抵达桐城,找到了正在父亲坟前结庐而居守孝的张英。
张英的父亲已经亡故多年,不知是出于孝道,还是出于什么原因,张英在今年又将父亲重新安葬,并且告假在家为父守孝。
接旨之后,张英明显有些愕然,没想到自己刚回到家乡不久,就被皇帝重新启用,当陈廷敬说明此次出使的任务之后,张英叹了口气说道:“子端这是欲将吾架在火上烤啊!”
“敦复何出此言,此次出使肯定不会顺利,但也不是什么凶险之事。”
“子端欺吾!”
张英轻轻一句话让陈廷敬老脸通红,他知道张英看破了他的心思,满朝之中能够在出使郑氏帮得上忙的只有张英,因为汉臣中只有张英是亲自与郑氏接触过,对郑氏有所了解。
出使敌邦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尊严,而谈判中又要达到己方想要的目标,这就需要高超的话术技巧。陈廷敬遍观满朝文武,也就只有张英符合自己的想法。
“敦复息怒,你我同庚,又是同殿为臣,就算是坑人也不会坑你,这场谈判看似凶险,实则还是大有机会。你我二人到了东番,无非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郑氏以礼相待,我们为朝廷据理力争,将郑氏出兵的时间尽量往后拖,只要朝廷平灭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