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琮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让眼高于顶的吴世琮能够低头自认不如人。
可以说吴世琮是吴氏三代中的佼佼者,向来被吴三桂看作是吴氏的千里驹。
马宝皱着眉头问道:“世子说的这些是国相的意见,还是你自己的意见?”
“肯定是晚辈自己的意见,若是马将军看到那种几百门火炮齐射惊天动地的场面,也会心有余季,第一想法就是一辈子都不会与这样的军队为敌。
更别说郑氏手中还有一款射程更远,精度更准的火铳,晚辈亲眼看到郑氏的士兵用他们的火铳精准的击中了一百步以外标靶的圆心内。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所有的士兵都必须达到的标准,晚辈故意临时更换军营,让正在休整的士兵紧急集合进行射击训练,在晚辈抽检的士兵中,没有任何一名士兵达不到要求的标准。
卑职想要看一下郑氏士兵使用的火铳,却被陪同晚辈检阅军队的周全斌将军拒绝。
周将军告诉卑职,这款火铳是郑氏刚刚研发成功装备军队的新式武器,现在并不方便对外展示。
这句话很明显是在照顾晚辈与夏姑丈的面子,就以郑氏士兵的训练水平,这款武器至少装备军队两三年的时间。
郑氏非常清楚这款武器的厉害之处,所以这款火铳应该是郑氏的秘密武器之一。”
“一杆火铳是否厉害并不能改变大兵团作战的结果,大兵团作战需要的是各个兵种的配合。
郑氏孤悬海外,先天性缺马,一支没有骑兵的军队又能够打多远。
就算他火器犀利,也只能在靠海的地方逞威风。一旦进入内地,只要被骑兵断了粮道补给,郑氏这些厉害的武器连烧火棍都不如。”
“我的马将军啊!谁说郑氏没有骑兵,当年郑氏进攻京师之时,就已经安排了一支人马控制了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
并且不断地向西向北攻略,如今郑氏在辽东的主将是当年给郑成功率领骑兵的谢永常。
如今的郑氏在山海关外已经练成了五万骑兵,虽然不知道战力如何,但是一想到从不吃亏的满清,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郑氏将辽东的满人老家与关内的满人隔开,就能知道郑氏这支骑兵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五万骑兵?郑氏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马?而且哪来这么多有合格骑术的骑兵,骑兵可不是步兵,发一根长矛练上十天半个月就能上战场。”
“说起这个,郑氏的陈复莆先生专门给夏姑丈与晚辈讲了郑氏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