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说不出来。在这个年代,“棋型”是围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被日本围棋理论拔高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步。日本围棋也总结出了各种各样“好的棋型”,每一个学围棋的人,对“棋型”都有自己的认识。张大记者当然也有自己的认识。不过在一帮大高手面前,他总不好意思说“立二拆三”算是“好棋型”吧。
马小飞见张志东没有说话。他继续给张大记者“上课”:
“在围棋中,和好棋型相对应的是“愚型”,好的棋型代表了高效率。因此判断棋型好坏的标准很简单,效率高的棋,我们就称之为好棋型。反之就是愚型。在下棋的时候,我们常常为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限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式,在下棋的时候,仅仅是在追求好的棋型,而往往忽略了效率。这显然是主次不分。怎么说呢,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叶公好龙。在这方面,小强就做得特别好,这是他最强的地方。我认为,他可怕也就可怕在这个地方。”
“对对对,我好像听小强说过,他说日本围棋理论对“子效”的理解有偏差。他说的偏差,是不是就在这个地方呢?”
这个时候,一直在旁边的钱于平接口道:
“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小强对棋型的好坏非常敏感。他所谓的奇思妙想,出发点大多数都是从这种地方开始的。例如他在擂台赛赢淡路先生那盘,淡路先生下出那步“小尖”以后,我们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下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那步棋都是一个好型。只有小强,他可以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而找到那步棋的破绽。最后来个石破天惊的大弃子。。。一直到现在,小强的那步“二间跳”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他寻找破绽的能力真是超一流啊。善于在棋盘上寻找对手的破绽,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围棋才能。面对这样的对手,无论是谁都会小心翼翼的。”
“你对那步二间跳有感觉,我其实对小强赢依田第1步“碰”更有感觉。他的那步“碰”,不仅找出了依田棋型上的破绽。更重要的是,他那步棋的时机恰到好处。好的手段,在最恰当的时候运用出来,往往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马小飞继续对张志东说道:
“围棋中的中盘战斗,除了计算能力以外,无非就是对棋型的理解,对厚薄的判断。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轻,重,缓,急,四个字。小强在虚实的判断上面还是弱项,在其他方面,那就是他的强项。你说说,碰到他这样的对手,那头蛮牛需不需要小心翼翼?”
观战室内出现了有趣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