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棋待诏”。宋朝就有这么一位围棋高手,他的水平很高,高到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胜负,让人摸不清他的底细。无论他和什么人下。他永远都只赢人家一个子。
平心而论,如果水平确实高一大截的话,要做到这样是不难的。朱元璋那个“胜棋楼”的故事是神话,在棋盘上用棋子摆出一个“万岁”的造型,这个太难,没有这个可能。类似的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当年周小松和曾国藩下棋,他让曾国藩9个子,在棋盘上把曾国藩的棋分割成9块,每块棋都只是两眼做活。必须承认。这个故事可能也是假的,这样做的难度也太大了一点,基本没有可能。但是高手想控制胜负还是可以的,人家不想赢那么多。这个确实可以做到。当然,前提是水平必须高很多。
宋朝的这位“翰林棋待诏”就是这样一位棋手,他下棋永远只赢那么一点点,让人摸不清他的底。当然,碰到有的人他还是会输的,这个人就是皇帝。他陪皇帝下棋,那就盘盘都输,当然,他每盘棋同样也是只输一点点。无论什么情况,他永远都只输一个子。
这个皇帝就是宋朝的第2个皇帝赵光义。这个人的围棋水平是不错的,他不仅喜欢下围棋,据说他还曾经创造了不少死活题。有不少题目还流传至今。如果一个人能够创造围棋死活题了,那围棋水平肯定低不了。当然,这些题目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创造的?现在就不得而知了,完全可能是其他人创造的,以他的名义发表而已。
当然,我们现在来猜测的话,赵光义的围棋水平应该是不低的。这个应该比较靠谱。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这人有自知之明。说实话,围棋只要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一般都会有自知之明。例如赵光义和这位“棋待诏”下棋,别人永远只输给他一个子,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的水平比人家高。他应该是知道自己下不赢别人的,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
同样,下围棋的人都有一点好奇心,他知道人家的水平比自己高太多,但是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呢?他就非常好奇了,因此总想去探一下人家的底。因此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再一次和那位“棋待诏”下棋的时候,他就“命令”人家必须赢自己。要说皇帝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是想“摸底”而已。可那位“棋待诏”就有点抓狂了,一时间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在诚惶诚恐,患得患失中,又陪皇帝下了一盘棋。
棋下完以后,结果和以前稍有不同,这盘棋居然下成了和局。赵光义大怒,认为这位“棋待诏”还是在阳奉阴违,犯了欺君之罪。因此命令侍卫把这人丢进边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