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可能对很多局面就有更加深厚的理解。这样一来,做出的选择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当然。那个选择也未必就是标准答案。不过总能够更接近一点点吧。
李小强心里还清楚。“功力”这种东西,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但等是等不来的。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高水平对手的磨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很多的职业棋手,他们都喜欢运用自己“赢棋的下法”。下哪一种类型的棋,自己可能更擅长一些,自己的胜率更高一些。那么就经常采用同一种方法。
其他人这样做,李小强当然是管不了的。但李小强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不适合自己。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阶段。适当选择不同的下法。对各种各样的风格都有一点的了解和涉及。然后通过高水平的对局来检验,这样的话,自己得到的磨砺可能会更多一点。有了不同的体验,自己的“功力”,也可能提升得更快。
李小强确信,自己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天元赛”结束后,89年的春节也马上就要来临了。不过李小强并没有马上急着回家过年。“富士通杯”4月初就要开幕。他还有10多盘的选拔对局没有开始下呢。2个多月的时间,中间还隔了一个春节。10多盘都是慢棋,这样的对局密度,应该也算是比较大的。因此正好趁这个机会。年前能下几盘就是几盘。
好在李小强不用担心无法安排对手。例如国家队的曹大方和钱于平,他们都是申城本地人。再加上俞彬等等棋手,他们也愿意趁这个机会多下几盘。一时间,李小强的选拔赛对局。甚至安排到腊月28。
在申城呆上这么长的时间,李小强倒也不会寂寞。他除了有比赛可以下之外。还有张志东等朋友。说到小的,他可以和常韧圣,邵伟刚他们混。说到老的,他也可以去找方老。继续去切磋他们的“八卦考据法”。
这一天,李小强手里拿着最新的一期“围棋”杂志在翻看。从这一期开始。李小强和方老的“考据”文章开始在围棋杂志上连载。由于用上了“国少队最新研究成果”的噱头。常韧圣他们的研究热情高涨。李小强这一招,其实学的是日韩围棋的做法。
例如韩国的“冲岩研究会”,他们在写技术文章的时候。就喜欢冠以“冲岩研究会最新研究报告”这样的名头,显得特别拉风。这样的话,不仅棋迷爱看,研究者本身,其实也特别有积极性。
这篇文章的工作量很大。李小强和方老计划,需要花个几年时间,才能在杂志上连载完。好在明代早期的棋谱,没有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