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棋友之间相互调侃的话来说:
“反正就是把你放出来杀,后面就看你会不会做眼了。。。”
在这种世界大赛的决赛中,没有人想到李小强会运用这样“欺负人”的招法。没人想到他会用这种招法对付世界顶尖的超一流。所以大家才显得兴高采烈。
李小强选择这样的招数。难道真是为了所谓“气势上的比拼”吗?那当然不是!李小强一向认为,自己下棋是最讲道理的。比如刚才这步棋,别人怎么看先不管。但李小强认为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下这步棋。
首先第1条,当赵治勋先生跑过来“掏角”的时候,他肯定就算准这自己不敢守空。他认为李小强肯定要让他活角。然后回过头来再攻击自己的那块孤棋。但是李小强知道,其实那块孤棋并不是那么好攻的。
因为在这个时候,棋盘上的手数并不多,局面还非常开阔。当实空的平衡完全被打破以后。白棋就处在一种“可弃可取”的境地了。赵先生随时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表面看上去白棋会很苦。但真正的主动权其实是在白棋的一方。他能够进退自如。而黑棋反倒没有很多的选择。他只有“强攻”一条路。这样的局面,那当然是李小强不愿看到的。这不符合李小强的风格。
第2条理由,李小强就是想扭转一下整个棋局的流向。让赵治勋先生前面的长考变成“无效思考”。这应该也算是李小强的“时间战术”吧。
在围棋界,赵治勋先生的“读秒无误”是有名的。他在日本“两日制”的头衔战决赛中,他都喜欢早早的用掉保留时间。让自己的后半盘在读秒声中度过。偏偏他在读秒声中下出来的棋,还真的就很少出错。
难道他真的就有这么厉害吗?在1分钟之内下出来的棋,和他思考1个小时下出来的棋深度和内涵能够一样?李小强分析,情况应该并不是这样的。
赵治勋先生的这种做法,应该只是他的一种用时习惯。他在前面的长考,并不是说他在那里干坐。他只是算得比较深。算得比较宽,算得比较周全而已。
他的很多比赛都是这样,假如对手的计算没有到那种程度。对手所有的招数都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那么凭借他的经验,凭借他的“职业素养”。他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印证一下。那么他出现错误的概率就很低。这样一来。也就成就了他“读秒无误”的赫赫威名。
但是如果对手下的棋出乎他的预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