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和“富士通杯”决赛的性质是一样的,在等级分中体现不出来。这样做合理吗?显然有点不合理。
但俞彬的头疼显然也不是没有道理,进行赛事分级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同样的例子,前面这种情况大家都会觉得不合理,但如果是一盘中国“名人战”的挑战赛和“富士通杯”16强战相比呢?这个哪个重要?哪盘比赛的等级更高?这恐怕就谁都说不清楚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小强自然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李小强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呵呵。我看俞头你是有点着相了吧?要知道,这世上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如果什么都追求完美无缺,那反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赛事分级既然困难,那就先不用划分那么精确,简单划分几个粗略的等级就行。你要知道,我们现在不是在追求“最完美”,而是在追求“更合理”。”
“哦?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接下来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大家很快就把这个粗略的等级划分出来:
世界大赛的决赛自然是最高等级的比赛,这被大家划分为第一档次。接下来世界大赛的4强战,8强战。以及国内比赛头衔战的决赛被划分为第二档次。世界大赛的16强,32强战等同于国内比赛的4强战和8强战。再往下就以此类推。。。
大家的探讨很热烈,也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全面。例如对于女子比赛,大家就商定按照同档次男子比赛降一等级来计算等级分。
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李小强对这个改变还是比较满意的。真实历史中施行的那套等级分制度,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反映一位棋手的真实水平,而只是反映一位棋手在某段时间内的状态。例如在真实历史中,就经常出现所谓“等级分魔咒”的现象。有很多棋手短暂成为等级分第一后,接下来却像是不会下棋了,到处传来他输棋的消息。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那种等级分制度更多只能反映一位棋手的状态。一位棋手在某段时间状态特别好。他依靠一些低级别比赛的胜局导致等级分飙升。但是大家都知道,状态总有高低起伏,任何棋手都无法永远都维持在最佳状态。成为等级分第一后,很可能就处在状态回落期。因此所谓的“等级分魔咒”并不奇怪。
商量完赛事分级的问题后,大家都很高兴。俞彬信誓旦旦的表示,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修改,希望能尽快试行全新的等级分制度。
“小强,你现在应该没什么意见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