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棋坛公认的一对好基友,彼此之间调侃惯了。本来作为国内棋坛公认的“大力士”,刘大锤的力量得到大家公认。但是在马小飞那里,刘大锤的“力量”却被鄙视了。
“和大锤对杀的话。永远都是我快一气。这怎么能说他的力量大呢?如果他那两斤蛮力也算力量的话,那应该说我的力量大才对。。。”
虽然明知道马小飞是在调侃,但考虑到自己对马小飞战绩不佳,因此对于这种说法,刘大锤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可以想象,对于今天“天元赛”决赛的第4局,刘大锤绝对是无条件站在李小强这一边。
“今天出现难得一见的局面,小强绝对是有意为之,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小强现在的棋风日趋全面,他对各种局面都能应对自如。所以他选择今天的下法可以理解。但是马小呢?他今天下成这样。到底是他有意为之?还是有其他原因,这就需要好好分析了。”
在解说这盘棋的时候,应该说刘大锤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一盘围棋比赛,特别是这种典型“地势对抗”的格局。也不是某一方想下成就能下成的。如果是像武宫正树和赵治勋这样的,由于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可能双方都觉得“来得正好”,那形成这种格局自然是无话可说。但如果是马小飞和赵治勋呢?他们俩同样对实地极度偏好,为什么在他们的对局中,同样经常出现那种极端“地势对抗”格局?而且经常是赵治勋取势的时候居多。那肯定是因为赵治勋在对局的时候觉得马小飞捞得太过分了。他获得的那点实利不足以和自己的外势对抗。所以他才会做出实战的选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某个很简明的围棋定式,某方获得价值10目的实地,而另一方获得相应价值的外势。要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外势的价值是无法量化的,只是因为是“定式”,才姑且认为这道外势的价值是10目。
假如在棋盘上换一个地方,外势还是那道外势,而另一方的实地只有9目,那么选择外势的棋手肯定居多。9目还好,如果只有8目的话,那么哪怕“财迷”如赵治勋,他肯定也更愿意选择取势的下法。
事实上在马小飞和赵治勋早期的对局,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马小飞开局时候疯狂的拼抢实地,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把棋局纳入了自己擅长的轨道”,但最后却是马小飞输棋的时候居多。
那么今天呢,今天又是什么情况?李小强今天开局的时候就疯狂捞取实地,马小飞到底是真的想“换个口味”,准备施展一下他难得一见的攻击手段?还是他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