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肯定是一位“搅局”爱好者,就是不知道他自己下棋是不是这样。
年轻时候李小强的拿手好戏是什么?那当然是他出色的“搅局”功夫。那时候由于李小强实力不足,尤其对围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这导致他当年经常在前半盘时候落后,很多胜局都是通过中后盘“搅局”而来。他这个特点一直就给大家非常强烈的印象。
而李小强在这两盘比赛中的赢棋方式,其实和他年轻时候的赢棋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当然也不难理解,比如下一盘“让先”的棋,这就相当于你从一开始就落后6目半或者7目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下棋的思路就会不同,什么“一般分寸”之类的肯定不能考虑。
而且和分先的对局不同,这种棋需要“搅”得更彻底。下对子棋时候的“搅”,往往是在意识到自己落后的情况下,在棋局进行到中后盘时候开始“搅”。而下这种棋呢,这就需要你从第一棋就开始“搅”。
不仅仅是这些,下这种棋还需要你“搅”的更彻底。因为就算李小强以前水平不如人家,也极少碰到落后那么多的情况。如果中盘时候就落后6到7目的话,那么大多时候其实已经“搅”不动了。
这位棋迷的感慨其实就是由此而来的了。在这两盘棋的的李小强,是平时大家看不到的李小强。虽然李小强的“搅局神功”众所皆知,但是时至今日,李小强在大部分普通对局中已经不需要“搅”了,他的“搅局神功”只是偶露峥嵘。
因此当大家看过这两盘棋,当大家重新领略李小强“搅局神功”的风采,这才有很多人发出“深不可测”的感慨。
先不管大家如何议论李小强的“深不可测”,比赛总是还要继续的。当比赛进行到这个时候,可以认为新锐棋手一方已经没有退路了。为了避免被降到2子的屈辱,“国际纵队”必须拿出办法。
在这种背景下,第3位出场的新锐棋手就备受关注。这次所有人的意见都趋于一致:这第3位出场的棋手,必须是10位新锐中最强的那一位。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但这个人选却依然不好确定。这些年轻人优秀归优秀,但现在毕竟还不是他们的天下。这些人最多还只能活跃在各自的国内棋坛,在国际赛场还没有什么成绩不说,彼此之间也没有多少交流的机会,这让大家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3位“领队”只好又做选择题了。他们挑出了3位候选人,这3位候选人分别是古大力,李石头和山下敬吾,他们被认为是各自国家最出色的新锐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