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诸臣,秦亮在阅门简单地吃了早膳,便到太极殿庭院、稍微走动了一阵。
此时东边的太阳已完全到了半空,但阳光却稍微暗了一些,反不如先前那么刺眼了。他抬头观望,只见空中笼罩着云层;云层虽未完全遮挡住阳光,却也让太阳轮廓变得朦胧,光线也隐约发白。
今日仍是晴天,跟昨天一样,但天气又仿佛正在渐渐变化。
秦亮没走一会,很快便回到阅门西厅、开始看最近的奏书;其中还有以魏臣名义上书的文章,乃因发出的时候、秦亮尚未受禅。奏书不是太多,人们平常仍然比较习惯见面交流。这也是秦亮决定、临时在阅门办公的原因,离各府寺更近,方便与朝臣官员见面!
不过秦亮先前规定了用纸张写奏书,并发邸报(起源于汉朝)推行书面来往,以后的奏书必定会渐渐多起来。
这样定会增加皇帝的工作量,但从信息沟通上看、书面来往能极大地提高效率!原因很简单,阅读书面文字比说话快,而且能省去见面和礼仪的时间。
以往无论是魏朝皇帝、还是大将军曹爽,都想自己集权;然而要实现诉求,总要想点具体的办法。如果上位者每天能获取的信息太少,自然不利于中枢的控制力。
秦亮寻思了一会,看见侍中陈骞与荀勖、还在下侧的席位上,当即便与他们商量,谈起有关奏书来往的具体规则。侍中与散骑常侍的职责,便包括出入宫廷、与闻朝政,今日正是他们两人在侧协助秦亮。
首先是逐渐规范奏书的管理。中书省通事郎收到奏书之后,要先进行编码。秦亮很容易想到了邮戳,便是类似于活版印刷、简单的几个阿拉伯数字排列,便能标注日期;然后让书佐在奏书封面上、依序写好数字……如此一来,日期加上手写数字,便能让每一份奏章都拥有唯一的编码。
这条诏令不用抄为邸报,因为只需要诏令中书省通事郎。
接着让门下省当值的官吏、对奏书进行分类简述。秦亮暂时分出了几种类别,急报、劝谏、贺表、上计(预算和收支)、军事、政务。其中必定常有一些官员上书,不涉及任何有时效性的事情,只是讲道理,劝诫皇帝惜民力、远小人等,便全部归为劝谏。
值官分类之后,再以尽量直白简单的几句话、简述奏章内容。简述文字写在不同的纸上、贴到奏书上,这样秦亮看起来就省事多了!工作量应该仍然比较大,不过刚刚入手皇权,秦亮也不敢懈怠。
奏书如此从通事郎、御前走一遍,然后才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