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处处都有这样明事理的商贾,那天下岂不是太平盛世?
不过转念一想,若真是太平盛世,又怎会有人因贫困而偷盗呢?
“依我看,这商贾定是经历过苦日子。否则怎会如此体恤他人?”
这番议论,倒是说到了关键处。
富贵之人若不知民间疾苦,又怎会体察民情?
这后世的商贾,或许真是个有故事的人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既为天幕中人物的遭遇唏嘘,又为这商贾的义举叫好。
……
春秋位面。
孔子与颜回、子贡立于天幕之下,看着这后世商贾处置盗窃之事的一番作为。
“夫子,这商贾之举,是否有违礼法?”子贡问道。
孔子抚须微笑:“子贡啊,你总是执着于利。”
“这于东来虽是商贾,却深谙‘因材施教’之道。他不但探知其因,更助其脱困,此乃大仁大智。”
“可是学生听闻,商人重利轻义,怎会做出此等义举?”
颜回有些不解。
“汝不观后世之变?这商贾既通晓经商之道,又懂得治世之理。”
“他拆除报警器一事,正合吾‘信则民任焉’之说。若是处处设防,岂不是显得不信任百姓?”
子贡若有所悟:“原来如此。这商人不但给予工作,更给予尊严,确是高明。”
“正是。你看那妇人虽犯小过,却是为母尽孝。于掌柜不但不究其责,反而扶其困厄。”
“此举可谓‘教不严师之惰’,他先教而后诛,当真令人钦佩。这便是吾常说的‘有教无类'啊。”
颜回突然开口:“夫子,这莫非就是您常说的'因其材而笃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回啊,你总是最快领悟。这于东来虽是商贾,却能明辨是非,体察人情。”
“他不但解决了眼前之困,更为那妇人谋得长久之计。此等作为,即便是在鲁国为政者,也未必能及。”
“夫子,这商贾行事,可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相通?”
子贡再问。
“非但如此,他更践行了‘仁者爱人’之道。”
“他不但给予物资,更给予谋生之道。此乃授人以渔,远胜授人以鱼。”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后世商贾的善举,不禁让孔子想起了自己周游列国时所见的种种民生疾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