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胡亥时期,法律朝令夕改毫无公正可言,如此一来大秦的基石就动摇了,秦最终只能二世而亡了。
而申不害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对“跳槽”兴趣不大,除非秦政做出全面让步,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申不害说完唐解也是眉头一皱,他跟秦政的分歧主要是在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秦政可以用长痛不如短痛来说服他,因为这些发明都能加速这一切。
但是申不害的观点已经直击秦朝法制派的弊端,因为封建国家的法制必然偏向于控制,那这就是自毁长城,法制建立就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秦政刚要开口解释,就听身后的胡亥插嘴道:“申公?我可以说句话吗?”
“?”申不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不认识胡亥,但见他的穿着打扮地位肯定不低,又站在秦政身后,多少也猜出了她的身份。
所以即便他有些疑惑,也还是示意胡亥请便,不过申不害只是给秦政一个面子,并不时认为胡亥能有什么高见。
胡亥见申不害同意了,胆子也大了起来,一边朝秦政等人行礼,一边说到:
“申公说法制有例外,又过于严苛,小子其实是很认可的。但是小子想请问申公,术术就没有例外吗?如果术术被恶人利用,导致的后果恐怕更大吧?
大秦的法制虽然有例外,但仅限于极少数情况,比如胡亥身为公子,跟父王要求宝马,父王都跟我定下了法制的契约,只有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宝马。
如此来说这大秦的例外其实只有我的父王一人!那如果是术家掌权,又当如何面对我的父王呢?当年又是怎么影响韩候的呢?”
申不害一听,脸色微变,胡亥说的话很关键,法术势三家分家的原因在于达成目标的手段。
而申不害法制的正是法是由人制定的,又由人来实行,最终服务的是统治者,这种情况下法律只能是上位的武器,漏洞就是上位本身。
而术强调计谋,强调用一整套的谋略规划让所有人必须依照法律行事,必须接受谋略主体的思想。
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这样庞大精密的谋略,显然不是一个人能掌握的,所以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策略团队。
但是策略也来自于人,既然你可以想,别人也可以反用策略对付你,如此一来,不确定性反而更强了。用的好就是相互制衡国家稳步前进,用不好自然是“车毁人亡”!
虽然胡亥辩驳了申不害的观点,但申不害其实并不生气,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